第三节 雕刻技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48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雕刻技艺
分类号: J314.3
页数: 2
页码: 530—531
摘要: 洮砚的雕刻技艺中,包含着它所有姊妹艺术的某些成份。如有玉雕、牙雕中的圆雕技法;砖雕、石雕中的高浅浮雕技法及木、石刻字中的篆刻技法。洮砚雕刻技艺,由它的姊妹艺术帮助形成并充实了自己独特、系统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洮砚志 雕刻 雕刻技艺

内容

洮砚的雕刻技艺中,包含着它所有姊妹艺术的某些成份。如有玉雕、牙雕中的圆雕技法;砖雕、石雕中的高浅浮雕技法及木、石刻字中的篆刻技法。洮砚雕刻技艺,由它的姊妹艺术帮助形成并充实了自己独特、系统的艺术风格。
  —、透雕
  透雕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刻技法。即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有单面透雕和双面透雕之分。透雕是洮砚雕刻艺术中的一种最具有特色的技艺,也是与其它砚种在雕刻方面的最显著的区别。洮砚的主题图案都采用透雕技法。透雕图案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立体感。最典型的是洮砚中的龙凤图案,每条龙或是龙头部分都经过镂空后盘旋于云朵之中,忽隐忽现,就连细微的龙须也是经过透空圆雕的。每一片云朵也是与龙体同时悬空于水堂之上,仅在边缘部分的几个支撑点上才与砚体底座相连。其它图案中的松树枝及斑驳的树皮、细微的枝叶、竹叶、梅兰瓣、蕊、鸟虫的羽翅、鳞爪等,都用透雕技艺去完成。
  洮砚采用透雕技艺,除艺术上独具特色外,它的另一目的是增加了实用价值。它给透雕镂空后的凹底又安排了砚台的水池。巧妙地将艺术与实用揉为一体。如透雕的荷花下贮满清水,恰以一幅从大自然中剪裁而来的莲池图。
  洮砚的透雕技艺源于何时!现尚难准确的肯定,但从故宫博物院所藏宋洮河石《蓬莱山砚》和宋文绣院《洮河绿石砚》中砚面的雕刻图案来看,就开始运用了部分透雕技法。那时,我国的玉器雕饰业虽然已很发达,但玉雕中的透雕技艺的鼎盛时期是在南宋, 可见洮砚透雕技艺与玉雕圆雕技艺之间并不是一种模仿承袭的关系,而是一对互相借鉴、同步发展的姊妹艺术。
  二、浮雕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岀凸起形象的一种雕塑技艺。按其表面凸岀的厚度不同而分称高浮雕和浅浮雕。洮砚雕刻技艺中采用浮雕的部分,多以高、浅二者相结合的形式岀现。尤其是主题图案中,一般都采用逐渐过渡的雕刻技艺,它的顺序是:边缘石基部一浅浮雕一高浮雕一透雕一圆雕。一棵古松,通常的处理方法为:根基和部分主杆是浅浮雕;中部是高浮雕;枝叶悬空作透雕;间或还将树梢的松果、松鼠处理为圆雕。在一幅鱼龙戏水的图案中,龙身半隐天上云端,而头探海面,鱼儿也将要跳出水面,若即若离。砚工将云龙处理成透雕、鱼儿处理为高浮雕、海浪、水波则为浅浮雕。
  洮砚中的部分单片砚和一些长方形整盖双砚的图案中也有一些浮雕作品,刀法以细腻见长,构图巧妙;层次明显,错落有致,并不拘泥于死板的技法格局。洮砚中的浮雕技艺是借鉴和发展了石、木、砖雕的艺术特点而形成的,它保留了石雕的雄浑力度、木雕的奇妙工笔写意和砖雕柔和流畅的线条诸特色。它适合于刻画图案中的人物、远景和大面积且附着力较强的部分。
  洮砚刻字技艺约始于宋代,是吸收借鉴碑帖和篆刻艺术形成的。它先是在浮雕图案的楼亭殿阁上题写匾额,如宋洮河石《蓬莱山砚》中殿阁上的“蓬莱山”三字和龟负碑面上的“雪堂”二字。后来,洮砚落入书画金石大师们的手中,他们喜在砚盖上题词作赋,并亲自奏刀留迹,开创了洮砚刻字的先河。这些刻字,并无一定格局,完全由奏刀者各尽其能,扬众家之长。由于这些刻字砚的流通,使砚台刻字艺术的信息又反馈到砚工那里,他们或自题自刻,或请人代笔,拓于砚盖而后奏刀。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