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石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47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石色
分类号: TS933.2
页数: 2
页码: 519—520
摘要: 绿色是洮砚石料的代表色。虽然它因色彩的浓度不同而形成了深浅不同的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等色相,但它们统属色彩三间色中的绿色色系。 一接触绿色,马上就会使人联想到碧绿的洮水和岸边的苍松翠柏。洮砚石料的色纹,活脱脱一块洮水凝结的固体。它的绿色给人以素雅、健康、舒适、飘逸的感觉,象征着生机盎然的生命和郁郁葱葱的春天。 洮砚石色按其色相来分类,大体可分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暗红、淡紫八种。
关键词: 洮砚志 石质 石色

内容

绿色是洮砚石料的代表色。虽然它因色彩的浓度不同而形成了深浅不同的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等色相,但它们统属色彩三间色中的绿色色系。
  一接触绿色,马上就会使人联想到碧绿的洮水和岸边的苍松翠柏。洮砚石料的色纹,活脱脱一块洮水凝结的固体。它的绿色给人以素雅、健康、舒适、飘逸的感觉,象征着生机盎然的生命和郁郁葱葱的春天。
  洮砚石色按其色相来分类,大体可分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暗红、淡紫八种:
  墨绿墨绿亦分深浅两种浓度。深色石料原曾产于卡古直沟,石质较细润,带有较多的杂质脉络及朱砂点,储量极少,古称曰“玄璞”,石料中因含不少断瑕、硬筋等杂质, 所以影响发墨和雕琢,石质仅为洮石中的中、下品,但因其色泽晶莹如玉,深受收藏家们的宠爱。
  呈浅色墨绿色相的石料极少,只在纳儿村北的石料矿点中偶尔采岀,它在矿层中仅夹有5〜6公分厚的一层,而且时断时现,并不经常碰到。这种稍浅的墨绿色相,大部分则呈现在喇嘛崖石的各种石料之中,它并不是石料通体的色相,而以石料肌理纹线的形式出现,以各种形象的线条,与石料浅纯度的绿色相对比,醒目地构成石料中多种奇幻的纹色图案。如镜盒中驰名的“墨海藏身”、砚盖上的“天女散花”、“云啸风头”,便是由这种墨绿色与碧绿石料天然搭配构画的杰作。
  碧绿绿色中稍显一点湖蓝成份,俗称曰:“鸭头绿”,色如鸭头绿羽,艳丽优雅,雍容大度。石质极细嫩,苍翠欲滴,呵之石面即出水珠,发墨效果最佳,贮墨时日最久。石色极似碧水一潭,石表普遍带有油脂、鱼鳞、松皮状的石膘,石理间多呈组合式粗线水波涟漪纹。石性秀嫩柔韧,极易随意雕琢。这种石料产于喇嘛崖下层石料矿的宋代老窟中,曾一度断苗,近年又从老窟旁边的新洞窟中发现,但储量不多,呈一薄层状夹在辉绿石料之中。碧绿石料是洮石中的珍品。
  辉绿俗称“鹦哥绿”,比碧绿色相纯度较高,色稍深而透亮,色彩平静素雅。石表通常带有鱼鳞、油脂、鱼卵、松皮等状的黄膘,间或还带有土黄色墨溅霞。石理间带有雾气、团濡状的云气纹,纹色若隐若现,图案奇幻无比。辉绿石料的优点还在于石理间很少有杂质岀现。即就是崖石最显眼的铜钉,也多岀现在碧绿石料中。再加上辉绿石的储量最广,多产于水泉湾,喇嘛崖新窟、卡布鹰子咀各点也有储藏。为洮石中的上、中品。
  翠绿色如碧叶,又似湖水,绿色中稍泛天蓝淡色,色彩柔和平稳,纯度稍淡于碧绿石料。石理较纯净,石表多带白色、土黄色石膘和墨溅霞。石间多呈细线型水波纹,也有带淡色朦胧状雾气纹的。翠绿石料间通常夹杂有较多的白玉瑕和土黄色断瑕,是石料的缺陷所在。这种石料主产于纳儿村、羊沙口、直沟等处,储量稍丰,石质居洮石之中。
  淡绿色似柳叶,绿中泛白,俗称“柳叶青”。色彩淡雅素静,娇而不艳。石质细嫩纯净,石理间极少杂质,亦无各式纹理,通体一色。石表以白色石膘和奶油色脂玉膘为明显特征。淡绿石料特产于水泉湾底晨的泉水洞窟之中,储量稀少,是洮砚石料中的珍稀品种。石质介于碧绿、辉绿石料之间。
  灰绿色泽绿中泛灰,呈石青色,色相浑浊,其绿色纯度最低。石理结构较粗糙,杂质筋线含量多,硬度较高,石表普遍带墨溅霞,很少有带黄、白石膘的。石理中间或也有水波纹、云气纹岀现。灰绿石料的发墨、贮墨效果较差,雕琢难度也较大,唯石料储量最丰,采掘最易,分布于整个洮砚石料矿带的各个边缘和露头处,石质为洮砚石料中的下品。
  喑红色如羊肝而稍显血红,俗称“䴙䴘血”。䴙䴘,音piti,一种水鸟,形状极象鸭,也称水鸭子,因它脖子处有一圈暗红微紫的斑纹,据说就是它的血色,洮河紫红石色与此相似,就以它命名。这种石料的颜色与端溪石色非常接近,但比端溪石稍艳丽,红色的成份稍大,含紫的成份稍小,调子稍显明快热烈。暗红石料结构细密,发墨快细有光泽,不耗墨,不损笔。石料除带有金黄色、白色、奶油色松皮、油脂膘外,偶尔还有带绿色石膘的。石理间均带有暗淡隐约之云气团濡石纹,形状奇幻,千姿百态。暗红石储量极少,曾一度产于喇嘛崖宋代老窟右侧。暗红石为洮石中的上品,可与辉绿石媲美。
  淡紫石产于纳儿村附近,石色淡紫,通体为均匀的水波纹,石料肌理较细密,仅次于暗红色石料。石表多带白色油脂膘。淡紫石料的杂质含量甚微,硬度适中,极便雕琢。石料石性温和,发墨快而贮墨不易干涸。石料储量小,是理想的制砚石料,石质居洮石之中。淡紫石料与暗红石料在石色上不易截然区分,它们历来被统称为洮河紫石。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