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店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45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商店设施
分类号: F713.31
页数: 3
页码: 596—498
摘要: 本节主要讲述了卓尼县的商店设施,介绍了卓尼县的国营商店和私营商店等内容。
关键词: 城建环保志 城镇建设 商店设施

内容

—、国营商店
  早在宋元时期,官方就在县境进行茶马交易,明洪武后,仍沿袭旧制。自清康熙间,茶马制终止,此地民间商贸中心集中至洮州卫新城和旧城两地,卓尼虽在其间,但商贸发展缓慢,店铺寥寥无几。建国后,国营商贸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民贸、食品、农副为主体的国营经济商业网点。县城即为当地的商贸中心,商店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布满街道。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商业店铺更是见缝插针,星罗棋布,占据了所有空闲地带,使县城商业店铺建设达到历史最高峰。
  (一)卓尼县民贸公司各商店1952年卓尼县民族贸易公司成立,组成8个营业购销组,有临时门市部两处。1954年建成2个土木结构建筑面积共70多平方米的固定销售点。1978年建成砖木结构仓库6栋,门市营业处5个,建筑面积合500多平方米。截止1989年共建成大小商品销售店5处,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
  五交化门市部:始建于1978年,位于盘旋西路路口。营业占地面积190平方米,均为砖木结构瓦房,由于地处十字路拐弯处,所以呈半圆形建筑,是卓尼县最大的五金商店。
  批零门市部:始建于1980年,位于人民街,距十字路口30米处,建筑面积11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瓦房。
  综合门市部:始建于1971抨,位于人民街西侧。建筑面积673.4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瓦房,内有布匹、鞋帽、针织、文具、日杂、百货等铺面,是县城内最大的百货商店。
  服装门市部:始建于1982年,位于人民街批零门市部左侧,原为简易铺面,后改建为砖混平顶房,建筑面积90平方米。
  桥南综合楼一楼门市部:始建于1986年,位于桥南木耳路口,营业占地面积60平方米。此综合楼为四层楼房,是由工商、物价、民贸、食品、公安、司法等6个单位投资建成,一楼右侧门市部分给民贸公司,左侧归属食品公司,其余二、三、四楼驻有城关派出所、县物委、城关工商所、公证处、法律顾问处、房管所等单位。
  (二)卓尼县食品公司门市部
  卓尼县肉食副食品门市部:1976年由县食品公司在主街西侧初建,包括1个肉食、2个副食铺面,为砖木结构两层楼,底层是营业铺面,共6大间120平方米,上层是公司办公室。门市部后院建有仓库5间,占地100平方米,1986年建成三层商业食品大楼一幢,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其中底层9大间是营业铺面包括1个肉食门市部,2个副食门市部。
  桥南副食品门市部:始建于1986年,位于木耳路口桥南综合楼一楼左侧,营业建筑面积360平方米。该门市部居于综合楼底层,与民贸门市部分占左右。
  (三)卓尼县农副公司门市部至1989年共有营业网点65个,占地面积35700平方米,营业面积达16000平方米,其中在县城市区有较大的营业铺面3个。
  日杂门市部:始建于1968年,位于人民街东侧,占地面积250平方米,营业面积200平方米。
  货栈门市部:始建于1974年,位于盘旋西路路口,占地面积140平方米,营业面积100平方米。
  桥南中心门市部:始建于1978年,位于木耳路口北侧,占地面积420平方米,营业面积360平方米,是与多坝供销社合建的。其后即是公司院落,建修有仓库、公司办公室等。
  二、私营商店
  清代,当地的民间经贸曾一度出现生机,但多属临时摊点流动经营。经民国年间的战乱,商业再度萧条,至民国末年卓尼县城内仅有小铺面5处及禅定寺门口的小摊点5个。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注重壮大国营经济的同时,鼓励发展私营经济,自80年代初期起,县城内的个体工商户异军崛起,形成今天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店网络。截止1989年有个体商户铺面473处,占地面积5355.27平方米,建筑面积1559.3平方米。这些个体店铺规模虽小,但货物繁杂,经营门类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