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行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29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行业
分类号: F406.1
页数: 1
页码: 349
摘要: 本文介绍卓尼县乡镇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卓尼县 乡镇企业 重工业 轻工业

内容

一、重工业
  采掘工业在乡镇企业中所占比重小,起步晚,发展缓慢。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县境出现过采掘矿石,土法修筑炼铁、炼钢炉的历史。经22年后的1980年,境内开始锑矿、铅锌矿矿石的采掘和贩运。同年年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了保持地方能源优势,以期进行有计划的统一采掘,采取得力措施,进行了有计划的行政干预。与此同时,在申藏乡境内设立矿石采选点,年生产锑矿矿石275吨,至1989年年产矿石130吨,产值可达13.5万元。成为县属乡镇企业中的主要行业之一。
  制造业60年代初,境内有烧制砖瓦、石灰以及铁器加工等制造工业。其时叫“人民公社的五小工业”,生产规模小,设备原始,技术落后,产值低。1970年企业个数增加到6个,主要有小水电、建筑、雕刻、纺织、木器加工等行业门类。至1980年出现了稳中有增的发展势头,开发增加玻璃拉丝等产业门类,企业个数增加到150多个,至1989年总产值达220.7万元。
  二、轻工业
  (一)商业饮食食品加工业1975年恰盖乡奶粉加工厂建成,有土木结构厂房12间等基础设施,利用当地畜产品资源牛奶加工生产奶粉,年生产能力为5000斤。1984年以来,全县先后建成罐头厂、鬼臼厂、纳浪粉条加工厂等,至1989年商业饮食和食品加工企业个数达200多个,从业人员400人,年生产能力总产值为203.5万元。
  (二)饮食服务业1980年以来,全县广大农牧村特别是交通沿线,开始兴办以饮食、住宿等小型服务行业,随着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和商品经济意识的形成而逐渐增多。境内交通沿线,各乡政府所在地以及集镇和流动人口频繁的地区如洮砚、新堡、木耳、麻路、洮北等地,兴办了小卖铺、饭馆、小吃部、旅社、缝纫部、压面铺、榨油、磨面铺、发廊、修理部等服务行业。至1986年,全县共有饮食服务行业37个,从业人员119人,年产值77.79万元。1989年进行了整顿调整,全县服务行业个数减少到25个,年产值为8.75万元。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