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29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经济效益
分类号: F403.8
页数: 1
页码: 348
摘要: 卓尼手工业生产基础差,发展缓慢,经历了艰难曲折逐步发展壮大的漫长历程。1980年以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和关心民族地区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倾斜政策,并且得到切实贯彻和落实。对手工业生产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实行劳动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有效的发挥了经济效益的杠杆作用,将手工业生产推向良性运行的轨道,经济效益保持了稳中有增的发展势头。
关键词: 卓尼县 手工业 经济效益

内容

卓尼手工业生产基础差,发展缓慢,经历了艰难曲折逐步发展壮大的漫长历程。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落后,经济环境等整体素质不高。手工业生产受思想观念、信息、技术、资金、设备、管理等综合环境的制约,产业门类少,产品单一,生产能力低,经济效益差。1976年产值为4.1万元。在此之前,经济效益无据可考。
  1980年以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和关心民族地区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倾斜政策,并且得到切实贯彻和落实。对手工业生产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实行劳动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有效的发挥了经济效益的杠杆作用,将手工业生产推向良性运行的轨道,经济效益保持了稳中有增的发展势头。截止1989年,固定资产总额增到34.87万元,总产值达18.5万元,比1976年分别增长3.78倍和4.51倍。
  卓尼县1976-1989年手工业产值一览表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