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县属厂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28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县属厂矿
分类号: F279.24
页数: 3
页码: 341-343
摘要: 本文介绍卓尼县所属各种厂矿企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卓尼县 县属厂矿

内容

食品加工厂
  于1962年建成,位于柳林镇腹地马莲滩路中段,占地2664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分豆类加工、酿造、糕点加工等3个车间,有打蛋机,电烤箱等加工设备,固定资产总额为644万元。现有职工8人,其中临时工5人,属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卓尼县食品公司。主要加工生产糕点、食醋、酱油、饼干、豆腐等产品。自1963年投产以来,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发展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食品加工业逐步摆脱困境,走向持续稳步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运行轨道。1988年投资4万元,进行设备更臥改造,年产值7万元,净增值2万元。1989年年产值提高到8.2万元,净增3.7万元:1990年加工生产糕点7吨,食醋、酱油33吨,饼干0.4吨,豆制品6吨,共46.4吨,产值5.3万元,净值2.8万元。
  农业机械修造厂
  建于1965年。位于柳林镇唐采川,占地4662平方米,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分机械、修理、锻造、铸造、装配、车工、铳工等7个车间,有铳床、刨床、锻压等配套设备,固定资产总额为240万元。共有职工15人,其中临时工2人,固定工13人,隶属卓尼县牧业机械局。是以制造农牧业生产机械机具和修理为主体的生产厂家。主要生产山地步犁、350型架子车轴头、农业用播种机、犁锋等。其中播种机分6行畜力机和7行机引两种,为县内主要工业企业。自1966年投产以来,走机械化、专业化、科学化以及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产品质量在县境工业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1980年总产值4.1万元,净产值2.4万元,实现利税1.3万元。1985年总产值达5.9万元,净产值2.3万元,实现利税0.8万元。:1989年总产值达11万元,净产值4.7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多坝水力发电厂
  建于1966年,位于县境木耳乡政府所在地,占地2866平方米,建筑面积332平方米,总投资62万元,装有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3台,总装机容量450千瓦。固定资产总额为155.5万元,共有职工21人。是县属生产电力能源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主要保证县城及附近木耳、纳浪等地的照明及其它动力用电。1980年总产值为13.8万元,净产值9.3万元,实现利税0.33万元。1985年总产值上升到17.9万元,净产值12.3万元,实现利税6.7万元。1989年年发电量达202万千瓦/小时。
  木材综合加工厂
  于1983年建成,原称木器加工厂,厂址位于县境柳林镇桥南木耳路。占地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分制材、家具加工等车间,固定资产总额原值6.8万元,现有职工12人,隶属县农林局。是以木材粗加工、细加工为主要生产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木材粗加工主要有各种不同规格的锯材等,细加工产品主要有组合式木器家具,工艺精巧,式样美观,深受消费者欢迎。
  1984年年加工锯材128立方米,总产值4.6万元,净产值1.6万元。1985年加工生产各种锯材139立方米,总产值5万元,净产值1.5万元。1989年加工生产木制品4965件,总产值31.2万元,净产值5.8万元。
  风味食品厂
  建于1986年,位于县境木耳路东端,占地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分饮料车间和食品车间。饮料车间主要有蒸汽锅炉、自动压盖封盖机、输送台等机械设施。食品车间配有夹层锅4台(套),排气箱1套,立式杀菌锅2台及先进化验设备1套。固定资产总额为75.6万元,共有职工54人,以加工生产饮料和其它农副产品为主体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该厂投产不久,由于管理、人才、技术、配备资金诸方面的因素,生产效益上不去,甚至出现亏损乃至停产状态。1989年县委、县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注重调整强化企业管理,依靠科学,注重技术,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组织人员去外地考察学习,对设备不断进行更新改造等挖潜措施,使企业走出了困境,效益有了明显好转,实现了扭亏为盈。截止1989年底,加工生产各种罐头35吨,饮料107吨,总产值达55.9万元,净值12.3万元。产品销往临夏、兰州等地。
  洮砚工艺美术厂
  建于1984年,位于县境茁儿滩,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0万元,共有职工30人,是以加工生产洮砚等工艺品为主体的集体企业,隶属县经济计划委员会。1984年产值0.26万元,年加工生产砚台200方。该厂设备差,自动化程度低,除断料外,雕、刻、磨、铲、钻以及其它细加工流水线均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生产能力低,效益不高。1990年生产砚台600方,根雕等其它工艺品140多件(套),产值12.1万元。第四节工业主要产晶
  农用播种机
  产品分6行畜引和7行机引两种,适宜当地山川土地的耕种,用来播种小麦、青棵等主要农作物。具有劳动强度小,效率高,节约种子,出苗齐而匀,便于进行除草、浇水、施肥等田间管理,操作方便,故障少等优点,年产1000台。1979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耕地划整为零!面积划大为小,播种机使用受到限制,产品滞销停产。
  轴头
  即350型架子车轴头,其规格、硬度等略低于国营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但通过使用后反映良好。在兴修水平梯田等农田基本建设中发挥作用,畅销县内外。
  山地步犁适于县境高山、半高山耕地。以体积小,装有手刹制动控制犁锋,具有便于调整深浅,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红烧牛肉、咖喔牛肉干
  县风味食品厂生产。是“洮河”牌红烧牛肉罐头及咖喔牛肉干系列产品。产品选用耗牛肉精制而成「具有肉质鲜嫩,色味俱佳的优点。产品内含高蛋白、低脂肪,且含有人体所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18种营养成份,特别是咖喔牛肉干,鲜脆可口,味美价廉,包装精美,食用方便,是野餐和旅游之佳品。产品经甘肃省兰州市食品工业研究所监制,符合国家标准,产品畅销国内外,在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获科技成果展销交易会金奖。
  “洮珠”牌沙棘果汁
  是县风味食品厂生产的“洮珠”牌饮料系列名优产品,经青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研制而成。产品以新鲜的沙棘果汁为原料,应用科学配方,经严格杀菌精制而成。以沙棘果汁、白糖、蜂蜜、优质矿泉水为主要成份,含有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维生素含量居国内同类饮料之首。其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沁人肺腑,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饮料。具有补脾健胃,止咳化痰,活血健脑,解酒养肝,降低胆固醇,强身健体,消除疲劳之功效。宜于佐餐、酒宴、旅游等饮用。
  糕点
  县食品加工厂生产,以优粉、鸡蛋、上等白糖、植物油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先进技术工序精制而成,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等营养成份。松软香甜,色味俱佳,营养丰富,食用方便,亦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之一。
  洮砚
  以其悠久的民间工艺和独一无二的石料制成,产品久负盛名,属中国三大名砚之一。洮砚雕刻在本地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创作流传下来的传统图案成千上万,汇集了历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间神话等文化素材。还有以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环境等为题材的丰富图案。其中尤以龙、凤图案更具特色,广为流行经千百年而不衰。其中知名度高,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龙凤朝阳”、“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独龙探海”、“五龙探海”、“九龙戏日”、“凤穿牡丹”、“龙凤双飞”等等。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