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民政协成立前的民族宗教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政协志1956-2012》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114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民政协成立前的民族宗教工作
分类号: D628.424
页数: 3
页码: 41-43
摘要: 本节记述了碌曲县人民政协成立前的民族宗教工作的记事。
关键词: 碌曲县 民族宗教 工作

内容

民族宗教工作是20世纪50年代初,党在碌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成立地方党组织,建立人民政府,发展畜牧生产,改善人民生活,首先是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在碌曲县政权建立前,政府在边远的碌曲缺乏群众基础,要接触群众、深入群众,首先必须接触民族宗教界中上层人士,做好他们的工作。通过团结和教育中上层,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深入到基层,教育广大的藏族群众。自从1952年杜岐率领工作组进入碌曲,经过两年艰苦、耐心、细致的工作,民族宗教界中上层人士对党的政策,开始有了初步了解。
  到1954年,部分民族宗教界中上层人士,从与工作组的对立状态,初步转化到能协助工作组开展工作。通过安插工作、政策教育、生活关怀等措施,调动了部分中上层民主人士的积极性,加强了民族团结。这个时期,碌曲县的政权尚未建立,安插在碌曲的部分中上层人士还没有明确的职务。碌曲党组将8名中上层人士安插在碌曲工作组中工作,安插19人为甘南州人民代表,安插8人为甘南州政协委员,安插1人为省民委委员。旦增僧盖、阿才、卓挂单子、俄项各尔旦、其如、更登、罗卜藏等民主人士,在政协工作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曹杜事件发生后,阿才多次派人暗中调查了解情况,对公安人员的侦查工作帮助很大。西仓洪布管家罗卜藏,先前常与工作组暗中对抗,由于他是西仓十二部落的核心人物,如果他从中做梗,西仓工作组的一些工作就难以开展。自从被政府安插后,他在部分工作中起了积极作用。禁烟工作中,他带头向群众宣传政府的禁烟政策并表明决心,还带动唐龙郭哇才巴郎杰亲自下地拔烟苗,西仓部落的烟苗全部铲除。
  做好宗教寺院工作,也是争取民心的关键所在。20世纪50年代初,县境内有8座藏传佛教寺院,1954年有活佛20余人,僧侣1184人。宗教在碌曲的统治势力很大,在某些地方教权大于政权,寺院有给群众派经、放债、派劳役、罚款的权力。藏族群众对寺院,对活佛很信赖,有病上寺院问病,有大事上寺院问事。工作组认识到做好寺院高僧活佛的工作,就可以更好地联系群众。在建政初期,宗教上层一般都接受政策宣传,协助政府工作,在碌曲全县性的禁烟运动中,有16名宗教界人士,在长达20多天的时间里,积极协助政府禁烟,有的僧侣亲自到烟地里拔苗,把烟苗视为宗教的仇敌,他们的行动对群众触动很大。
  部落民事纠纷也是关系到当时碌曲社会稳定的大事。工作组动员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帮助政府解决一些影响较大的纠纷案件。由于团结上层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群众工作也相继开展。通过救济救灾,开展日用生活品的贸易,组织医疗组为群众治病等,使群众对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开始向政府靠拢。通过宣传教育,在群众中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1953年有部分人公开反对工作组,怀疑工作组,经过中上层人士和部分积极分子的带头做工作,不少群众与工作组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由于有了群众基础,铲除烟苗和禁除烟毒的工作才在全县得以开展和完成。
  自杜岐率领工作组进入碌曲开展工作,经过3年多的艰苦工作,在部分进步民族宗教中上层人士的协助下,1955年6月,碌曲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在建政初期,虽与民族宗教人士在一些地方存在分歧,但就总的来看,情况是良好的。民族宗教界的中上层人士,对于碌曲县的政权建设,曾经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知识出处

碌曲政协志1956-2012

《碌曲政协志1956-2012》

本书记载了碌曲县57年来历史进程中,历届政协委员会在中共碌曲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致力于全县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全过程,记述了碌曲建政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政协的政事活动和政协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及县政协委员会的建立和发展的历程,很好地总结了建国64年来碌曲政协的工作。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