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公路养护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73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公路养护与管理
分类号: U418
页数: 4
页码: 280-283
摘要: 本节记述了碌曲县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情况,包含了机构、国道省道养护、县乡公路养护。
关键词: 公路养护 管理 碌曲县

内容

一、机构
  碌曲公路管理段 成立于1962年,隶属甘南公路管理局,正科级建制。1990年时,辖有郎木寺、尕海、贡巴、尕秀、桥头5处公路养护道班。其后陆续撤销郎木寺、尕海、贡巴、尕秀道班。2010年时,仅留桥头道班及桥头拌和场。全段有职工9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名、工程师3名、助理工程师3名。
  二、国道省道养护
  1996年以来,碌曲县公路管理段承担着国道213线K321+709—K422+362、省道313线K239+138—K255+183,共计116.70千米(其中,沥青路面104.12千米,砂砾路面12.58千米)的公路养护任务。1990年至2002年间,国道213线合郎路为沥青路面的三级公路,路基6.5米,路面宽6米,设计为渣油路面。随着过往车辆不断增多,车辆吨位逐步增加,路面超负荷承重而使路面严重损坏。2002年,国道213线合作至郎木寺段改建后,路基加宽为12米,路面加宽为9米,路面铺筑了沥青混凝土。
  三、县乡公路养护
  1996年至2010年,碌曲全县通车历程729.78千米,其中县道养护3条,乡道养护5条,村道养护42条。
  1996年,完成在碌博公路“文明路”和“样板路”30千米,每千米路段上备砂80立方米,20千米路段上每千米备砂50立方米,碌河路每千米备砂50立方米的任务。到年底重点路线年平均好路率达49%,综合值56.8;主要养护路线好路率53.5%,综合值56.5。全年整修公路10千米,开挖边沟10千米,自力更生改造公路0.7千米,标准化养路70千米。完成民工建勤7000个工日,水毁修复13处,投入资金4.7万元。1997年,在公路养护中采取了新举措,治理多年遗留下来的大滑坡和碌河路水毁翻浆,整修路肩,清理边沟,公路路况好于往年。1998年6月,碌曲县境内暴雨不断,造成碌河路路基长180米,宽2.5米的水毁塌陷,造成博碌路一道石拱涵塌陷,造成损失5万元,交通中断。县交通部门组织21人进行及时抢修。并对博碌路、碌河路历年残缺的82块里程碑进行补栽。2000年,在“筑路月”活动中,动员双岔乡和阿拉乡牧民196人,整修公路4千米,清理塌方2968立方米。重点修复双岔大庄至博碌路53千米加400米的水毁路段。2003年,认真开展“筑路月”活动,展开力量重点修复水毁,全面恢复路况,使县乡公路路貌得到根本好转。2004年,在完成各项养护指标的同时,重点养护了碌河路、博碌路。及时组织施工队抢修水毁公路,确保了旅游线路和县级公路的畅通。2006年,投入10万元,对贡博公路沿线的青科桥、巴吾桥、旺藏桥、依拉吊桥、尕果吊桥、压藏吊桥、二地板桥7座危桥进行加固维修。2009年,对碌则路、达赛路及部分村道进行养护维修,填补坑槽860平方米,清理边沟1250平方米,清理塌方1380立方米,清扫路面158千米,综合值达70.68,好路率达到67.07%。2010年,累计投入机械20台次,人力863人次,8500立方米/41处,处置坑槽1230平方米,疏通边沟81千米,疏通桥涵16道。
  四、路政管理
  1996—2010年,碌曲县路政管理工作坚持巡查制度和依法行政,主抓路产路权管理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依法治超力度,保证公路的畅通。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甘肃省路政管理条例》的宣传,加强路政人员培训力度,共计张贴标语、散发传单4800份,举办路政管理业务培训班8期。加大对公路“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设站卡)的查处和对公路安保设施及标志标牌的保护力度,期间共上路巡查981天次,巡路里程为19.6万千米,查处蚕食侵占公路及公路用地847次/8476平方米,查处挖路引水20处109平方米,制止开山炸石27次/260平方米,制止违章建筑39起/282平方米。拆除非公路用标志牌32块,清理公路三堆及垃圾5414立方米,制止水泥污染路面12处,查处超限车辆11453辆,确保县乡公路路产、路权的完好。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上限1996年,下限至2010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建置区划、畜牧业、农林业、工业、旅游业、商业、粮油购销、供销、招商引资、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城乡建设、国土管理碌曲县人民政府、群众团体、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