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公路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729
颗粒名称: 第十九章 公路交通
分类号: F512.742
页数: 12
页码: 275-286
摘要: 本章记述了碌曲县公路交通方面的情况,包含了机构、公路建设、桥梁建设等。
关键词: 公路交通 发展概况 碌曲县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一、行政管理机构
  碌曲县交通局 成立于1975年11月,当时简称工交局,科级单位。1996年11月25日,更名为碌曲县交通局。时有职工7人,局长1人,副局长1人;2005年,共有干部职工10人,其中行政人员8人,工勤人员2人。内设办公室、财务室、路政办、公路股、征费室。到2010年,碌曲县交通局有职工10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1名。设有办公室、技术股、财务股、路政股、养护股、试验室等6个职能股(室)。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碌曲交通发展规划、公路建设项目申报和全县县乡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等工作。
  二、交通管理机构
  碌曲县县乡公路管理站县乡公路管理站成立于1980年6月10日,为碌曲县交通局下属的事业单位,承担着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工作。1996年,共有职工7人(其中技术员2人)。到2010年共有职工15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专业技术人员3人,工勤人员8人)。
  碌曲县道路运输管理分局 2004年,甘南州运政管理体制改革时,碌曲县运管所更名为甘南州道路运输管理局碌曲分局,为甘南州道路运输管理局派出机构。实行运管系统人、财、物垂直管理,正科级建制。其主要职能是:制定道路运输发展规划、道路运输有关政策规定,贯彻落实道路运输行业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维护道路运输正常运转及合法权益。1996年时,共有职工5人,所长1人;2010年,有职工10人,局长1人、书记1人。
  碌曲县征稽站成立于1987年,主要负责全县机动车辆的养路费征收工作,1994年,其内部成立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管理办公室,主要担负“五小”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工作。1996年11月19日,省交通厅批准“甘肃省交通厅碌曲县养路费征稽站”更名为“甘肃省碌曲县交通征稽所”,科级建制。2005年1月1日,车辆购置税的征收从交通部门转到国家税务部门,结束了交通部门代征车辆购置税的历史。200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工作的通知》,从2009年1月1日起,提高燃油消费税税率,全面停止征收养路费等6种交通规费。2009年12月起,交通征稽所和公路段路政大队合署办公,成立临时路政大队,主要负责辖区内公路路政巡查、路损案件查处、路域环境管理、超限运输治理等路政执法管理职责。
  第二节 公路建设
  1996年至2010年的十五年间,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扶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碌曲县公路交通事业,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期,公路通、百业兴、县乡公路总量不断增多,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明显提高。截至2010年,全县通车里程达到578.834千米,其中,国道公路1条,省道1条,县境内计116.97千米,县道3条148.245千米,乡道5条45千米,村道268.6千米。全县有国家二级公路116.97千米,三级公路86.09千米,四级公路93.24千米,全县公路等级有较大提高,各乡镇全部通车,行政村道通车率达到75%,站场设施得到发展,新建碌曲县汽车站、郎木寺镇汽车站,尕海及加仓等3个停靠点。
  一、国道省道
  国道213线合作郎木寺段合作至郎木寺公路起于合作市北,接国道213线,经博拉、碌曲、尕海,止于甘川交界处的郎木寺,与四川省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相连,全长161.18千米,另建碌曲支线2.67千米,郎木寺支线3.6千米。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改建,行车速度80千米/小时,路基宽度除合作境段8.7千米采用17米宽,其余均为12米宽。碌曲支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行车速度60千米/小时,路基宽度8.5米;郎木寺支线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行车速度40千米/小时,桥涵与相应各区段路基同宽。全线桥涵设计荷载汽—20,挂—100,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方案及其结构组合设计,共设中桥6座,小桥18座、涵洞399道,初步设计概算为8.47亿元,其中:交通部投资3.34亿,贷款5.13亿。工程分3年实施,设合作、碌曲两处主线收费站。
  工程于2002年9月开工建设,2004年11月20日建成通车。项目建设单位为甘肃省公路局,设计单位为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质量监督部门为甘肃省交通基础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工作由甘肃新科工程监理事务所、甘肃兴陇交通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双环工程咨询公司3家单位担任、并委托甘肃恒达集团试验室为项目中心试验室,对全线的质量进行试验检测。
  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对路基、路面工程主监理进行招投标,路基工程由兰州公路总段等12个单位中标,路面工程由甘南公路总段等4个单位中标,房建工程由甘肃新路交通工程公司等2个单位中标,交通安全由宁夏华通达实业有限公司等2个单位中标,共征用土地197.5公顷,总计征迁费用为1684万元。该项目是甘肃省连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也是甘南州的交通大动脉。国道213线贯穿碌曲县南北,成为保障为碌曲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
  二、县道公路
  X424线碌则公路即碌曲县城至则岔石林公路改建项目。2001年5月开工建设,2003年竣工验收。碌则公路总投资为3500万元,其中国债2000万元,省交通厅补助750万元,地方自筹750万元,全长55千米,为三级公路,起点碌曲桥头,经碌曲县城、西仓、拉仁关、贡去乎至则岔石林,是境内重要的交通要道。
  达赛公路 达赛公路改建工程项目为四级国债扶贫项目,起点夏河县桑科乡达久滩村,止于青海省赛尔龙乡交界处,碌曲段全长28.58千米,含红科支线6.43千米,总投资1429万元,2005年5月30日开工建设,2006年6月20日竣工验收,2007年投入营运。
  阿拉至贡去乎公路 全长53.24千米(含阿拉乡政府支线1.63千米),2007年开工建设,工期4年。全线按照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路基宽6.5米,路面宽5米,K22+500~K30+000段,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路面结构采用3厘米沥青表处(机拌机铺)+16厘米水泥稳定砂砾+15厘米天然砂砾。总投资2301万元。
  三、乡际公路
  碌曲至红科段公路 2005年,州交通局批复改建碌曲至红科公路,全长16.95千米,总投资256万元,四级公路路基宽6.5米,砂砾路面。工程于2006年11月竣工。2007年,改建为油路,总投资360万元。
  X402线至拉仁关旧乡政府公路 2005年,州交通局批复改建,全长5千米,总投资43.3万元,路基宽6.5米,路面宽5米,全线采用10厘米天然砂砾路面。2005年6月开工,11月竣工。
  尕果至唐科通乡油路尕果至唐科通乡油路项目全长12千米,总投资480万元,设计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6米,全线采用20厘米水泥稳定层+3厘米沥青表面处理路面,工期2年,于2006年7月开工建设。
  四、村级道路
  1996—2005年,共修建X402线至毛日村、X402线至二地村、青科桥至青科村、拉仁关乡至唐龙多、拉仁关至唐科、拉仁关寺院至玛日、博碌路口至毛日、博碌路口至电塘、郎木寺至吉科河、阿拉至拉也、郎木寺至波海等14条村道,公路总长94.3千米,总投资114万多元,到2006年,全县共修建、改建和硬化村道30条,全长560多千米,总投资3047.1万元。
  第三节 桥梁建设
  西仓洮河桥西仓大桥始建于1964年,属钢梁结构简易桥。1998年10月,省州有关部门批准重建西仓大桥,2000年11月17日竣工验收。总投资120.5万元,为双曲拱桥,全长51.8米,荷载汽-20、挂-100,行车道宽7米。
  双岔洮河大桥桥身全长58.6米,工程总投资138万元,桥型上部为3—16米少筋微弯桥梁,桥型下部为重力式墩台,明挖基础,设计荷载为汽-15吨,桥面宽为4.5+2×1米。于2003年7月20日开工建设,2005年11月底交工验收。
  贡去乎桥 2005年5月开工建设,同年11月竣工,全长27.8米,总投资28万元,其中,通达工程补助资金12万元,县财政自筹16万元,桥宽4米,为双曲石拱桥。
  阿米河桥 为2—6米平板桥,桥面宽4米。工程于2005年5月开工建设,同年11月竣工。总投资15万元,由县财政自筹资金。
  吾乎扎吊桥 为钢索吊桥,桥型结构为1孔86米,双链式钢索吊桥,净宽3.5米,工程于2005年5月开工,同年10月底竣工,总投资16万元,县财政自筹资金。
  2006年、2008年,县财政投资60万元修建江玛沟吊桥、周科河吊桥、贡巴牧道和加仓牧道。同时,县财政筹资26万元,对青科桥、巴吾桥、尕果吊桥、麦日吊桥、亚藏桥、扎西桥、李恰如桥、依拉吊桥和李恰如拱桥进行加固维修。
  第四节 公路养护与管理
  一、机构
  碌曲公路管理段 成立于1962年,隶属甘南公路管理局,正科级建制。1990年时,辖有郎木寺、尕海、贡巴、尕秀、桥头5处公路养护道班。其后陆续撤销郎木寺、尕海、贡巴、尕秀道班。2010年时,仅留桥头道班及桥头拌和场。全段有职工9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名、工程师3名、助理工程师3名。
  二、国道省道养护
  1996年以来,碌曲县公路管理段承担着国道213线K321+709—K422+362、省道313线K239+138—K255+183,共计116.70千米(其中,沥青路面104.12千米,砂砾路面12.58千米)的公路养护任务。1990年至2002年间,国道213线合郎路为沥青路面的三级公路,路基6.5米,路面宽6米,设计为渣油路面。随着过往车辆不断增多,车辆吨位逐步增加,路面超负荷承重而使路面严重损坏。2002年,国道213线合作至郎木寺段改建后,路基加宽为12米,路面加宽为9米,路面铺筑了沥青混凝土。
  三、县乡公路养护
  1996年至2010年,碌曲全县通车历程729.78千米,其中县道养护3条,乡道养护5条,村道养护42条。
  1996年,完成在碌博公路“文明路”和“样板路”30千米,每千米路段上备砂80立方米,20千米路段上每千米备砂50立方米,碌河路每千米备砂50立方米的任务。到年底重点路线年平均好路率达49%,综合值56.8;主要养护路线好路率53.5%,综合值56.5。全年整修公路10千米,开挖边沟10千米,自力更生改造公路0.7千米,标准化养路70千米。完成民工建勤7000个工日,水毁修复13处,投入资金4.7万元。1997年,在公路养护中采取了新举措,治理多年遗留下来的大滑坡和碌河路水毁翻浆,整修路肩,清理边沟,公路路况好于往年。1998年6月,碌曲县境内暴雨不断,造成碌河路路基长180米,宽2.5米的水毁塌陷,造成博碌路一道石拱涵塌陷,造成损失5万元,交通中断。县交通部门组织21人进行及时抢修。并对博碌路、碌河路历年残缺的82块里程碑进行补栽。2000年,在“筑路月”活动中,动员双岔乡和阿拉乡牧民196人,整修公路4千米,清理塌方2968立方米。重点修复双岔大庄至博碌路53千米加400米的水毁路段。2003年,认真开展“筑路月”活动,展开力量重点修复水毁,全面恢复路况,使县乡公路路貌得到根本好转。2004年,在完成各项养护指标的同时,重点养护了碌河路、博碌路。及时组织施工队抢修水毁公路,确保了旅游线路和县级公路的畅通。2006年,投入10万元,对贡博公路沿线的青科桥、巴吾桥、旺藏桥、依拉吊桥、尕果吊桥、压藏吊桥、二地板桥7座危桥进行加固维修。2009年,对碌则路、达赛路及部分村道进行养护维修,填补坑槽860平方米,清理边沟1250平方米,清理塌方1380立方米,清扫路面158千米,综合值达70.68,好路率达到67.07%。2010年,累计投入机械20台次,人力863人次,8500立方米/41处,处置坑槽1230平方米,疏通边沟81千米,疏通桥涵16道。
  四、路政管理
  1996—2010年,碌曲县路政管理工作坚持巡查制度和依法行政,主抓路产路权管理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依法治超力度,保证公路的畅通。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甘肃省路政管理条例》的宣传,加强路政人员培训力度,共计张贴标语、散发传单4800份,举办路政管理业务培训班8期。加大对公路“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设站卡)的查处和对公路安保设施及标志标牌的保护力度,期间共上路巡查981天次,巡路里程为19.6万千米,查处蚕食侵占公路及公路用地847次/8476平方米,查处挖路引水20处109平方米,制止开山炸石27次/260平方米,制止违章建筑39起/282平方米。拆除非公路用标志牌32块,清理公路三堆及垃圾5414立方米,制止水泥污染路面12处,查处超限车辆11453辆,确保县乡公路路产、路权的完好。
  第五节 交通规费征收
  汽车养路费 1996年,全县有汽车80辆,收缴养路费97.49万元;到2008年,全县车辆达到290辆,收缴养路费125.65万元。1996年征收拖拉机养路费13950元,2008年征收拖拉机养路费85780元;1996年全县征收运输车辆120辆,征收运输管理费12万元;2008年,全县有运输车辆163辆,征收运输管理费14.42万元。
  第六节 公路运输
  一、运输企业
  碌曲县汽车站 成立于1963年,位于县城繁华路段,是国道213线兰郎公路的必经之地,属省三级汽车站,担负着公路旅客运输业务,日发班次14个,日均发送旅客约500人次,营运线路10条,营运里程2030千米。2002年,经省运管局批准投资240万元,改建碌曲汽车站,设计三层局部四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697.05平方米,于2004年8月竣工验收。2010年有职工8人。其中,管理干部2人,服务员6人,设置有售票组、站务服务组、财务室、寄存室。
  县汽车运输公司 1990年经碌曲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原碌曲县汽车队组建。为全民所有制运输企业,科级建制。归口县工业交通局,主要承担县内外粮食、日用百货、畜产品、煤炭等运输和县内旅客运输任务。2000年,改制为碌曲县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筹资购买客车开通碌曲至夏河、合作、双岔、李恰如牧场客运班车,企业运转正常,职工工资得到保障。2004年8月,碌曲县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真正成为具有独立资格的法人实体,主营长短途客货运输、旅游出租等。土地使用权不作价出让,仍属国家所有。原企业14名职工愿意继续留企业的,与企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将置换身份补偿金与原有企业中的参股本金一并转为该员工在新企业中的出资额,发给出资证明书,享有终身所有权,不愿留企业的,一次性发给置换身份补偿金,自谋职业。
  县出租车公司 2009年4月,经县政府批复同意,组建出租车公司,在原碌曲汽车运输公司投放出租车120辆(含更新车辆),全部车辆统一颜色,统一车型,出租标识完整规范。
  二、公路货运
  2006年,碌曲县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的从业人员有36人,全县拥有货运车辆48辆,当时拥有车辆的单位以党政机关较多,社会车辆相对较少。运输的主要物资主要是煤炭和生活必需品。年可完成货运量3600吨左右。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社会车辆也在逐年增多。到2010年,已有货运车辆63辆,年可完成货运量9.45万吨。
  三、客运
  1996年,碌曲县拥有客运车辆7辆,当时的车辆以“驼铃”为主,车辆拥有单位为运输公司,没有社会车辆。年可完成客运量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40万人/千米。当时开通的主要班次为碌曲至合作,碌曲至阿拉。2000年后,碌曲道路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开通客运班线12条,营运里程达到1000多千米。其中,跨县线路8条,8个班次,通往州政府所在地和全县各乡镇,通车率已达到99%。碌曲县有三级车站1个,四级车站3个(均为乡站),停靠站3个(在行政村)。
  四、运输管理
  1996年以前,碌曲道路运输管理设施、手段都相对落后,管理主要以人工为主,基本上没有什么装备,主要依靠指挥旗、灯、手势。1998年以后才配备管理车辆。2000年以后,碌曲县运管分局加大道路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产业优化调整力度,以县城为中心,以州府所在地为干线,以县、乡(镇)站场为基础的点线相连的道路运输服务网络基本形成,道路运输企业也基本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上限1996年,下限至2010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建置区划、畜牧业、农林业、工业、旅游业、商业、粮油购销、供销、招商引资、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城乡建设、国土管理碌曲县人民政府、群众团体、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