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图书馆
碌曲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碌曲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伊斯兰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4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伊斯兰教
分类号:
B966
页数:
2
页码:
474-475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碌曲县伊斯兰教的传入、伊斯兰教教派西道堂、格底目、伊赫瓦尼情况。
关键词:
碌曲县
伊斯兰教
教派
内容
一、伊斯兰教的传入
据《洮州厅志》(卷八)记载:“沐英,征西将军,洪武十二年洮州十八蕃族三副使等叛据麟七站地,英奉太祖命提军旧城,寇遁去,追擒三副使,筑城东笼山,设卫戊兵守之,六月班师以功封平西候”。沐英,回族,所留屯田戊兵多为回族军士(临潭新城南门河村尚有沐英后裔),并在临潭新城修建了西门清真大寺,其分支中的一部分在碌曲西仓地方建寺一处,其时只有格底目一个教派。明末清初,甘南伊斯兰教内部发生了分化,由原来的格底目一个教派分成依赫瓦尼、西道堂和旧格底目三派。在碌曲西仓所建的寺仍为格底目。到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临夏伊斯兰教的马来迟在甘南一带播教,影响所至碌曲。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临潭新城的马启西(公元1857年-公元1914年)创立了西道堂教派,后经教主丁全功、马明仁经营,西道堂发展商号15座,商队11支,建立农场12处,牧场5处,林场13处,势力范围达到碌曲。
二、教派
(一)西道堂 西道堂是公元1891年创立于临潭县的一个伊斯兰教教派,创始人马启西,经名以海牙,字公惠,另字慈祥,号西极园,祖籍临潭县流顺乡汪家咀村,幼入私塾,应试中秀才,后潜心研读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刘智(约公元1655年-公元1745年)等人的汉文伊斯兰教著作。公元1891年始,马启西先后在家中和达于沟拱北讲学,设立“凤山金星堂”,讲解“四书”“五经”并传教。光绪二十七年(1901)马启西脱离拱北,在自己家里开设经堂,以《天方典礼》、《天方性理》、《五功释义》、《清真大学》、《清真指南》等著作为依据阐发伊期兰教理。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在临潭旧城修建了一座礼拜寺,正式取名“西道堂”,任教主。第一任教主马启西于1914年因涉嫌“白郎事件”被枪杀,后推举丁全功为第二任教主,后亦罹难,教众拥戴马明仁续任第三任教主。1946年马明仁逝世,敏志道接任第四任教主,1957年敏病逝,敏生光继任第五任教主。在马明仁、敏生光任教主期间,建寺播道,发展实业,维系“乌玛”组织。西道堂以《古兰经》“圣训”为基础,倡导“顺主从圣”、“遵经依训”,并以刘智等人“儒论经”的汉文译著为宣传依据,同时,把刘智等先贤学者的学识思想融汇于宗教实践中,在功修上主张教乘和道乘兼有,在宗教礼仪方面,兼收了格底目和哲赫忍耶两派的一些特点,教统结构上具有门宦的特点,实行教主统管制。教主既是领袖,又是道堂内世俗生活上的总管。组织形式分集体户(即乌玛)和个体户两种,个体户散居西北各地,经济独立,生活自主,遇有困难,道堂给予帮助:集体户聚居于临潭旧城西道堂内,集体生活,经营农、林、牧、副、商各业,财产及收入全部归西道堂所有,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西道堂与格底目、依赫瓦尼并称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教众分布于甘、青、宁、新、川等地区。
(二)格底目 又称“遵古派”、“老教”、“旧派”等,格底目是阿拉伯语,意为“古老”,指保持伊斯兰教传入时期遵行的那部分人。伊斯兰教在甘肃还没有形成教派以前,保持着传入时期的信仰,没有把格底目作为一个派别来称呼。到明末清初以后,伊斯兰教内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人参加了门宦,一部分人参加了伊赫瓦尼,另外一部分入主张“按老规矩办”,反对标新立异,在教权组织形式上保持教坊制,与新产生的教派加以区别,成为一个独立的伊斯兰教派别。在教义上,格底目坚信六大信仰(即安拉、天心、经典、圣人、前定、后世),严格履行教法规定的念、礼、斋、课、朝五桩天命功课,注重世俗风习。人临终时要举行念“讨白”(忏悔)仪式,斋月前一月要宰牲念经,转“白拉提”(赎罪),进入斋月后的第十四天要过“女圣节”,第二十七天要“坐夜”,重视古尔帮、开斋、圣纪、阿木拉等节,男子实行“割礼”(现已废除)等仪规。格底目实行单一的教坊制,下设三掌教,即:伊玛目(领拜者)、海推布(教经)、穆安津(召唤礼拜者)。阿訇是清真寺的首领,掌管领拜讲经,主持宗教事务。
(三)伊赫瓦尼 “伊赫瓦尼”是阿拉伯语,意为“兄弟”。创始人马万福(公元1853年-公元1934年),今东乡县果园乡果园村人,幼时习经好学,毕业于白庄拱北。公元1886年去麦加朝觐期间拜师深造,公元1892年回国传教,着手改革教务体制,提出改革十大纲领,撰写了《布华里咱德》经。曾参加过反清起义,起义失败后先后在临夏、陕西安康、新疆哈密、青海西宁传经播道,推行伊赫瓦尼派主张,发展教众,在甘、青两省取得优势地位。伊赫瓦尼派主张诚信和遵行两种信仰法,诚信注重宣传“伊玛尼“,遵行方面强调念、礼、斋、课、朝“五大天命”。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