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图书馆
碌曲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碌曲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部落间的隶属关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39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部落间的隶属关系
分类号:
K294.24
页数:
3
页码:
466-4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碌曲县志中的部落间的隶属关系,包含了双岔部落,西仓部落,色赤部落,阿拉部落和吉仓讷合日部落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碌曲县
民族志
部落间
隶属关系
内容
一、双岔部落
双岔部落东接阿拉部落和卓尼县的绿竹区,南邻若尔盖县的热河东坝部落,西南接赛赤部落,西北接西仓部落。双岔部落下辖6个中间层部落33个小部落,俗称双岔农牧区6部。牧区部落分布于今尕海一带,因其系从洮河沿岸的农区迁来,所以各部落的称谓,大致与农区部落相同,大凡名称相同的部落,可以认为他们之间有同源关系。双岔部落在宗教上属于郎木寺寺院的势力范围,有些部落在受双岔大部落领导的同时,郎木寺院的首领也对他们拥有指挥权。双岔农区三部为:宁巴、石巴、旺仓。农区部落因居住土(或石头)木结构的雕房,俗称土房部落。属于土房部落的小部落共16个。
1.宁巴部落
“宁巴”系藏语,意为“阳面”,因该系统的部落分布于洮河阳岸即北面而得名。“宁巴”下辖九尼、加若布、根地、年托合4个小部落。另有一说法认为该部落由加若布、格尔当、年托合、姜等小部落组成。格尔当与青海省热贡地区的格尔当为同一氏族。年托合与青海省热贡地区的年托合为一氏族,据说该部落是从青海方面迁徙至此的。姜的先民与西藏日斋德玉中松巴千户所辖的姜氏同为一族。宁巴部落的政教事务早年由达温布管理,后来归阿尼尼玛。
2.石巴部落
“石巴”系藏语,意为阴面,因该部落分布于洮河南岸而得名。“石巴”下辖毛日、电塘、散木岔、洛措、多松多、尕丁果6个小部落。“毛日”系藏语,因驻地的山形似“盔”而得名,该村落由毛日、周格尔、囊索3个小部落组成。毛日土官府在囊索部落,据说该部落是今合作地方原来的喇嘛或头人赠给毛日头人的。今电塘村由尕娄、佐巴、俄娄等小部落组成。尕娄与四川省若尔盖县江岔地方的尕娄是同一氏族。佐巴部落与迭部县的佐热部落为同一氏族,该部落曾诞生了第五十五任噶丹布赤巴阿旺南卡桑波大师,即拉卜楞寺四大赛赤之一的散木察仓第一世活佛,清朝廷曾敕封他为胡图克图。散木岔村落中的佐仓最早落脚的地方叫拉麻儿当尕,是该部落所在地,因为散木岔佐仓最早来这里定居,所以将这一地区以“散木岔”相称,后以汉语称双岔。散木岔由加热布和更加两个小部落组成,这个部落与夏河县的麦日宁巴中的日茂切同为一个氏族。洛措村落的先民据说与南木拉地方的洛措为同一氏族,该部落由万仓、秀钦、加尕玛、郭钦多等小部落组成。多松多村落由霍尔则、囊克两个小部落组成,该村是早年娘部落官宦贡波洛哲府邸所在地。
3.旺仓部落
旺仓部落亦称哇扎部落。旺仓系后藏氏族名,因华尔丹旺仓早年统治了这一地区,尔后便由氏族名演变为部落名和地名。旺仓部落下辖安衣、吉尼、贡去乎、依拉、尕尔加、二地等6个小部落。另有一说认为,旺仓各部亦有山阴与山阳之分,山阳部落有尔当,尕尔加、依拉、贡去乎等村落,山阴有阿依、尕丁果、亚尔吉等村落。尕尔加村落的先民是从吉仓讷合日部落中分离出来,该村中称作尕尔加的家族与吉仓勒道的拉盖仓为同一氏族。依拉村名系因旺仓寺第一世依拉活佛名叫“依拉仓”而得。“依拉”与“贡去乎依拉”原为一村,它由娘克合、岗道尔两个部落组成。尔当村据说是迁徙而来,由加仓、坦仓、傲聂尔、赛强4个小部落组成。阿依村的先民与散木岔的先民为同族。亚尔吉村的先祖据说是吐蕃松赞干布时期东迁的兵马部之后裔,由帕勒秀、阿完代、吾道朱3个小部落形成。
双岔牧区三部亦称宁巴、石巴、旺仓,牧区部落因过着游牧生活,居住拆迁携带方便的帐篷而称为帐房部落,属于帐房的共有17个小部落。4.宁巴部落牧区宁巴部落辖安木措、阿斯木、九尼、加热布、根地、豆哇等6个小部落。5.石巴部落牧区石巴部落下辖郭尔果、秀哇、根尔卡、那色、早巴、波海、洛措、贡巴等8个小部落。6.旺仓部落牧区旺仓部落下辖加仓、依拉、斯日卡哇3个小部落。
二、西仓部落
西仓部落亦称青科十二部落或阿仲青科十二部落。东连双岔部落,南接四川省若尔盖县与赛赤部落,西靠青海省河南蒙旗与夏河县科才乡,北与夏河牙利吉乡为界。该部落由西仓、拉仁关两部分组成,共辖十二个中层部落,39个小部落。
1.西仓部落
西仓部落包括青科、压仓、拉德卡斯木、加格、西仓、吾宝措斯木等6个中层部落。又有一说认为,西仓部落包括;西仓、加格、阿拉、恰日、压仓、青科等部落。(1)青科部落,“青科”地名的由来,据说该部落始祖确科加在此建村定居,始以祖名为部落名,后演为地名。该部落由吾仓、甘贡两个小部落组成。(2)压仓部落,包括麦日、扎塘、热日、迭部、尕高、尼傲、知化等7个小部落。(3)拉德卡斯木部落,拉德卡斯木也称拉德三部,三部即是恰秀、拜日、霍尔部落,它们因系霍喇嘛的香火部民,故有人称“拉德”三部,三部包括尕果、乎(霍)尔、唐龙多、曹沟、尖板等村落。(4)加格部落,加格部落加格部落包括藏果尔、欠巴、厄三个部落组成,藏果尔有藏桑、藏安两个姓氏,它们与西仓藏果尔、曹沟的藏桑同为一个氏族。(5)西仓部落,西仓部落由尼傲(今红科1队),藏果尔(玛艾3队)、卡不秀、尖巴4个小部落组成。(6)吾宝措斯木部落,由今双岔乡的恰日村、拉仁关乡的玛日村和西仓乡的多拉村组成。有人称该部为恰让马日三部,这个部落中有一部分为吐蕃驻边将士的后裔,其中还有个小小部落叫做“苏各”,据说是元末明初时留散在这一带的元朝蒙古士兵定居形成。西仓多拉村与迭部县的多拉村为同一族。
2.拉仁关部落
拉仁关部落“拉仁关”,有人称“拉日更哇”,又有人称“阿布周”。据当地民间传说,该部落先祖最初驻牧于碌曲县境内十三座山神中的“拉日洪切”神祗山的山麓,故取该山神之名为部落名。该部落包括拉仁关、玛艾、华格、麦日、则岔、小阿拉等6个部落。(1)拉仁关部落,由尕秀、适合地、多哇、唐科4个小部落组成。(2)玛艾部落的先祖是藏族右姓氏“扎氏族”系统分支“菪族”骨系中“麻尔”土官之后裔,与宗喀王统辖的“菪氏”中的“买”部为同族,后转音为“玛”,故称为“玛艾”。该部落包括玛艾、霍尔吉、阿洒等3个小部落。(3)华格部落由尕秀和讷合日两部分组成,尕秀氏族与今拉仁关的尕藏道吉家族同系。(4)小阿拉部落与今阿拉乡境内的阿拉为同一氏族,小阿拉系从阿拉中分离出定居于此而成为西仓十二部落系中之一部。(5)则岔部落由贡去乎、尕尔玛、郭哇3个小部落组成。贡去乎村与则岔农牧两处原属同一部落。“贡去乎”一名的由来,据当地民间传说,在很早以前,该地有一处苯教寺院,一度香火极盛,后衰落成墟,有个叫松太万德的人占据了这一带,并建村于该寺院附近,由此,该地被称作“贡去乎”,意为“废墟的寺址”。(6)麦日部落,以前由4个小部落组成,后剩两个即尼傲和措莽玛。
三、色赤部落
色赤部落位于本县南部甘川交界处,东邻四川省若尔盖县热当坝部落,南、西南接玛曲县的色物藏、左根尼玛部落,西、北接双岔部落。该部落共辖11个小部落,其中牧区4个部落,即卡细、文巴、尕尔娘、斯日卡哇,半农半牧定居部落共7个,即:尕尔玛、仁尕玛、加科、加尔布、加尔布哇尔玛、吉库河、麦加。
四、阿拉部落
阿拉部落位于本县东部,东连夏河县勒秀部落,南接卓尼车巴沟,西靠吉仓部落,北与夏河吉仓乡为界。阿拉部落辖5个部落,阿拉5部的形成约在清乾隆年间。阿拉5部即是:1.博拉部,由博拉和拉伊尔两村组成;2.吾乎扎部,由吾乎扎和加可尔两个村落组成;3.牙日部,由牙日、麻日、巴尔扎、加吾岗等4个村落组成;4.九青部,由九青和卡尔格囊两个村落组成,5.立池部,由立池和麻卡两个村落组成。
五、吉仓讷合日部落
吉仓讷合日部落位于县境东部,东连阿拉部落,南接卓尼东巴沟、西邻双岔部落,北依夏河县吉仓乡。吉仓讷合日在宗教上隶属郎木寺院,行政上为拉卜楞管辖的部落联盟。该部落辖吉仓果、勒洮、苏平塘、扎咱、加热等村落,这些村落中主要的氏族称作“仁钦”和“吾许合”,据说其他氏姓基本都是从这两个氏族中繁衍产生的。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