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图书馆
碌曲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碌曲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26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民兵
分类号:
E28
页数:
2
页码:
322-3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碌曲县民兵的情况。其中包括民兵组织的建立、民兵组织的训练教育等。
关键词:
碌曲县
民兵
内容
一、民兵组织的建立
1959年,洮江县建立了一支由52人组成的民兵武工队。1960年,全县有民兵273人,1972年民兵发展到2241人,编制5个连,43个排,163个班,其中基干民兵1013人。60年代初期,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对民兵在政治上审查过严,全县民兵数量大幅度下降。1973年至1979年,全县调整了民兵编制、共编民兵400人。1980年至1993年,民兵做为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者,从战备状态转到和平建设上来。根据要求,碌曲县认真贯彻执行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突出重点,打牢基础的方针,有计划,有重点的搞好军事训练,做到训练一批,合格一批,储存一批,全县各乡和李卡如牧场分别建立了民兵营、连、排、班的建制。
二、民兵组织的训练教育
50年代,碌曲县结合牧区的特点主要进行的是骑术训练,在平叛时期主要进行的是战前训练,包括执勤,放哨,应付突发事件的技术战术训练,平时进行以“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等课目为内容的五大技术训练。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根据形势需要对民兵进行“三打”(打坦克、飞机、打空降)和“三防”(防化学武器、防原子、防细菌)训练。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主要突出民兵干部、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的训练。民兵干部训练主要采取甘南军分区教导队举办集训班和县武装部组织培训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训练提高了广大民兵干部的技术战术水平及组织指挥能力。碌曲县结合本地实际,对民兵的教育工作主要采取四季抓闲季,忙时抓闲时,分散结合以合为主,主动配合、培训骨干、带动全面、针对现实、专题教育的办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58年前后政治工作的中心是围绕剿匪,维护社会治安等工作进行,结合实际进行了革命形势,战备任务,政策纪律,民族团结等教育,教育民兵维护群众利益,保守军队机密,严格执行国家民族政策,随时准备参军参战。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兵政治教育以党的总路线教育为主,激励民兵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重点突出了“老三篇”的学习和阶级斗争教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兵政治工作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进行。教育民兵要坚持四项基原则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民兵学习雷锋,学习硬骨头六连,学习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英雄,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