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图书馆
碌曲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碌曲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信用、保险、债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20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信用、保险、债券
分类号:
F832.7
页数:
3
页码:
260-262
摘要:
本章记述了碌曲县信用、保险、债券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信用合作、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国库券等。
关键词:
信用
保险
债券
碌曲县
内容
第一节 信用合作
信用社是国家银行强有力的助手。信用社存贷方便,手续简单便利群众,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存贷计划。碌曲从1956年9月11日开始发放副业贷款,此项贷款除属于基本建设者应由银行贷放外,一般短期周转资金主要由信用社发放。1964年以来,中央对农村采取联合互助的战略性决策,建立以人民公社为主体,信用合作社和供销联社为两翼的农村发展机制,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国民经济极为严峻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存款,动员和发展入股社员,加大扩股力度,筹集农村闲散资金,支持农业合作社生产资料和社员生活方面的资金需要。1985年底,各项存款金额28.25万元,其中,集体存款余额9.3万元,个人储蓄存款18.95万元,存入银行款22.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4.76万元,其中,集体贷款0.99万元,其他贷款为3.76万元,累计放款33.72万元,累计收款27.83万元。入股社员1980户,股本金为7920元,存款总量的增加和贷款的投放推动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为农村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1985年自县信用联社成立以来,农村信用社在农业银行的领导下,全面开展业务,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树立”社员就是上帝”的思想,千方百计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客户,同时,充分发挥信用社点多面广贴近农村的优势,实行背包下乡服务,上门预约服务,宣传咨询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吸引流动客户,发展黄金客户来增加存款总数。截至1995年底,全县信用社共拥有存款63.12万元,较1985年底增长223.4%,其中集体存款8.26万元,个人储蓄存款54.86万元,存入银行款12.07万元。在存款业务增长的同时,信用社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已任,切实加大支农力度,全力支持农牧业生产,不断加大农牧业的信贷投入,充分发挥信用社贴进农村、贴进农牧民的优势,背包下乡走村串户,截至1995年底,各项贷款余额为48.13万元,其中,农牧业贷款39.41万元,其他贷款8.72万元。
第二节 保险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碌曲县支公司设立初期,险种单一,保险费基数低,主要开办了运输工具保险、家庭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工程保险以及责任保险等十几个险种,年保险费收入不足2万元,投保户只有30户,保险金额60万元,年上缴税金仅0.1万元。到1990年保险费收入为5万元,投保户增加到200个,保险金额为3000万元,上缴税金0.3万元,处理赔案30件(次),赔款金额4万元,占保费收入的80%。从1992年开始,财产保险业务大部分实现了微机处理。险种、投保数量、保费收入、上缴税金都大幅度增加,险种由三种增加到十几种,投保户(辆、台)由50户增加到2250户,年保险金额每年增加30%,年上缴税金由不足千元增加到上万元。截至1995年底,累计保费收入98万元,投保户2250户(辆、台),保险金额25000万元,上缴税金5.3万元,处理各种理赔案350件(次),赔款支出43万元,占保费收入的44%。
人寿保险方面,险种由最初的两种增加到后来的五种,主要开办了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三大类近10种险种,主要有子女备用金保险、简易人身保险、养老金保险、学生平安保险。1990年保险费收入为0.5万元,投保户100户(人、次),保险金额为200万元,上缴税金0.1万元,处理赔案8次,赔款金额0.3万元,占保费收入的60%。截至1995年,累计保险费收入63万元,投保户1000户(人、次),保险金额2000万元,上缴税金0.5万元,处理赔案50件(次),赔款发出5万元,占保险费收入的8%,十年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碌曲县支公司累计支付各类赔付或给付保险金48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43万元,寿险赔付5万元。
第三节 债券发行
一、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为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顺利完成,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1954年开始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碌曲县从1956年起发行认购,连续3年,年息4厘,从次年起每年9月30日付息一次,分10年偿还。1956年上级部门下达碌曲的任务是3350元,认购了4290元,年底入库3593元,超额完成任务。兑付历年公债还本付息,共计145.2元,1957年上级下达任务4500元,其中职工4000元,农牧民500元,全县完成任务的100%,1958年发行债券两次,年初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任务由4500元追加到7000
表14—7 1988—1995年碌曲县保险业务发展情况表
元,其中农牧民450元,农牧民发行数西仓区150元,郎木寺区300元,西仓区任务因叛乱未能完成。当年全县实际入库6479元,完成任务的92.55%。国家经济公债按收入比例一部分留归地方,1956年、1957年提留40%,1958年提留70%。1958年9月发行的“社会主义建设集资券”,年利息为3厘,从第三年起开始计息,本金在10年内分3次偿还,省上下达给碌曲县任务30000元,年底入库86079元,超额完成任务的186.93%。
二、国库券
国务院为调整经济结构、集中财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开始发行国库券,认购对象为个人和单位。1981年发行的国库券票面额有8种,年息4厘。1982年到1984年,单位认购的年息为4%,个人认购的年息为8%,1985年年息为9%,1986年到1988年年息为10%,1989年到1990年年息为14%,1991年年息为10%,1992年一年期9.5%,二年期12.2%+13.01%,1993年到1994年年息为13.96%×3+(保值补贴率×22/3),1995年年息为13%。1981年到1984年国库券本金的偿还从第六年起分五年作5次抽签偿还,1985年到1987年国库券五年到期后一次还本付息,1988年到1995年三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1988年10月国库券开始保值。1981年碌曲县设立了国库券推销办公室,由各银行协助推销,集体认购的任务分配到单位,职工认购按工资比例分配到个人。进入90年代,国库券由银行统一发行。80年代,由于人们缺乏金融意识,一些人将未到期的国库券以低于票面10%~15%的价格卖给收购商。90年代,国库券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