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图书馆
山丹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丹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乞巧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567
专题名称:
乞巧节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102.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七夕又称乞巧节,就是指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候,年轻女子们向心灵手巧的织女乞求一双巧手和一副巧艺,求她传授给自己纺纱、织布、缝衣的好手艺。是一个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唯一一个以女性为主角的传统节日。 关于“乞巧”的起源,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中写道:“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褛,人俱习之。”这是目前我们在古代文献中所看到的,关于“乞巧”的最早记载。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在封建社会很有典型意义。古时候,人们对一年一度的乞巧习俗很重视,各种内容和形式也很有趣。乞巧的方式,花样不断翻新,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也各有不同。山丹也有如此习俗,这一天,月亮未上之前,女儿在窗下摆好桌凳,桌上方供着织女神,并供好瓜果甜面食,上香祭拜后等待月上柳梢时,让女儿端来一盆水,里面放针,看针影的动向,卜问女子将来是笨还是巧。还要左手拿针,右手扯一段红丝线,“对月穿针”,“月下乞巧”。母亲还要拉着女儿祭拜织女神,祈求女儿前程似锦,婚姻美满。 现代人追求浪漫,七夕已演变为中国的“情人节”。山丹的青年男女也紧跟时代的步伐,近几年乞巧节再不“乞巧”,而成了男女约会的日子。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从饮食习惯、节日礼俗、地方方言等方面记述了山丹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山丹地方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特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