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五月端午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565
专题名称: 山丹县五月端午习俗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09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也被称为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蒲节等,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的重要传统节日。 端午节在中国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的节俗事项有喝雄黄酒、挂香袋、门上悬艾和菖蒲、吃粽子、划龙舟等习俗,其中像划龙舟、吃粽子是悼念屈原的,悬艾、挂香包、喝雄黄酒因有避恶驱邪、灭虫除害的作用也沿袭至今。 山丹端午节要吃糕卷儿或粽子,民间有插杨柳、采食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以驱虫、避瘟、镇邪。山丹民歌中就有“五月里来五端阳,杨柳枝儿插门窗”的唱词。新媳妇在端午这天要回娘家躲“端午”。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山丹民俗》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从饮食习惯、节日礼俗、地方方言等方面记述了山丹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山丹地方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特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