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中医医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唯一号: 292431020220000196
机构名称: 山丹县中医医院
机构简称: 山丹县中医院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648.pdf
起始时间: 1982年4月

机构描述

(简称“中医院”)成立于1982年4月,到2013年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保健、康复、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固定资产2600余万元。编制床位200张,实际开放床位130张。医院设六个病区,开设了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外科(普外科、骨科)、妇科、儿科、肛肠科、乳腺病科、针灸推拿科、皮肤病科、肝病科、功能科(心电图室、彩超室、胃镜室、经颅多普勒室)、检验科、放射科等25个临床、医技、职能科室。有肺病、肝病、中风病、糖尿病、脾胃病、皮肤病、针灸理疗、风湿病、肾病等9个专科专病,其中肺病、呼吸病、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肝病、针灸理疗专科为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拥有螺旋CT、彩超、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腹腔镜、电子胃镜、C型臂X光机、五分类血球仪等大、中型医疗设备,中医特色诊疗设备48台(件)。 多年来,县中医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开展胆囊摘除、胃切除、子宫全切除等外科、妇科各类手术及四肢骨科手术,同时开展腹腔镜手术。医院的应急能力和处理急、危、重、疑难病人的综合能力与本地综合医院相当,并独具中医特色。2013年重症抢救中医参与率91.5%,门诊中药处方比例86.8%,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总处方比例的39.6%。 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规范肺病、风湿病2个省级重点专科;将针灸理疗、中医儿科、中医骨伤护理专科纳入医院重点专科发展项目,前两科申报市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肝病科申报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挖掘中医药传统优势,各科室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开展冬病夏治、针刺、艾灸、推拿按摩、捏脊、火罐、热敷、熏洗、按摩、刮痧、足浴、药浴等中医诊疗。新增盐疗、蜡疗、穴位埋线、小针刀等项目。将中医药治疗率纳入科室管理考核,制定17个常见病和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以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为依托,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建设,实现全国联网培训。组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分期分批来院培训31期1825人次,使基层中医药人员学到简便易学、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的新技术。2013年特色理疗达24113人次,受到群众好评。 1998年通过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评审,2001年借全县企业改革之际,投入资金267万元,整体接收县服务公司(占地面积9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2004年被省卫生厅指定为甘肃省中医学校教学医院,2008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011年6月通过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验收,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获得全市“医院卫生模范单位”、全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县级精神文明单位”等称号。2013年7月通过国家二甲中医医院复审。 2013年,全院有职工182人,其中正式职工105人,招聘36人,同工同酬26人,临时工12人,返聘职工3人;业务人员144人(临床医生49人,占34%;护理52人,占36%;药剂20人,占14%;功能、检验23人,占16%),占职工总数的79%;行政、财务、总务人员34人,占19%;行政管理人员4人,占2%。医院开放病床200张。全年收住病人6093人次,年门诊14.66万人次,门诊中医治疗率84%,住院中医药治疗率96%,同比提高10.3%,年收入2447.3万元。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