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都口的村庄记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乐印象》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2047
颗粒名称: 扁都口的村庄记忆
分类号: I267
页数: 4
页码: 296-299
摘要: 本篇散文是由佚名所写的《扁都口的村庄记忆》。
关键词: 扁都口的村庄记忆 散文 佚名

内容

扁都口走完,我们的视界立刻从祁连山中解放出来,丰沃平广的张掖盆地,披上无边的雪锦,村落、林木、溪流、牲畜、行人、炊烟……一一地进入人类社会的再临,我们出了扁都口才算有了“自己的家乡”,穷绝荒地的祁连山里,真有把人退回千里的凄凉!——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
  炒面庄的记忆
  汽车出了扁都口,一路撒欢,炒面庄突然从路旁闪了出来。
  一位站在自家庄廓门口的妇女,生怕回答不好我们的提问,就唤出了“掌柜的”。
  “掌柜的”张多贵今年67岁,身板硬朗。他说,解放前的炒面庄土匪横行。住在这里的人家不过十来户,春天种点地,赶紧跑到山里躲起来,秋天收割麦子的时候得四处留神,跟做贼差不多。
  1936年元月中旬,范长江先生走出扁都口时心情振奋。他写道:
  扁都口走完,我们的视界立刻从祁连山中解放出来,丰沃平
  广的张掖盆地,披上无边的雪锦,村落、林木、溪流、牲畜、行人、炊烟……一一地进入人类社会的再临,我们出了扁都口才算有了“自己的家乡”,穷绝荒地的祁连山里,真有把人退回千里的凄凉!
  然而,眼前的炒面庄破败不堪,范长江进入“人类社会”的喜悦,遭残酷的现实当头棒喝。年轻的记者写下了眼中的场景:“此间男女小孩十九无裤,成年妇女大多单裤。”——需知,当时正是寒冬腊月。
  张多贵的记忆里,炒面庄里的生活艰难。“穷得很,小时候吃不饱饭。我们这一辈的人念过书的人很少。”
  张多贵讲不清炒面庄的历史,他推荐我们去找村子里的一位“知识分子”了解情况。
  好在老汉对村子的名字做出了解释:“你看,这里的土质不行,打墙的土料和炒面差不多,黏性不够,这才叫炒面庄嘛。”
  张多贵是一队的,村子里的那个“知识分子”在三队。
  汽车上路。
  炒面庄,这个甘肃民乐县的村庄毗邻青海祁连县,早已旧貌换新颜。
  一座座宽阔的农家小院,隐伏在秋天的麦浪深处。宁张公路两旁,炒面庄的村人开了好几间洗车铺。
  一家洗车铺的女主人听说找高景月,马上陪我们去。“他啥都知道哩。”她说。
  站在马路边,她仰脸朝麦地深处呼喊。一个身影闪了出来,步伐稳健,不慌不忙地向我们走来。
  握手。寒暄。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样子。
  “我们炒面庄属于民乐县南丰乡,现在总共有两百户人家,人口三四千人吧。”高景月的介绍吓了我们一大跳:当年只有二三十户的小村子,能发展得这么快?
  “那是当然,现在社会稳定嘛。”70多岁的高景月,看问题的角度的确不凡,眼光很高。老人说,他1956年从本村小学毕业,当过村里的计分员。1958年,他成了公社脱产干部,吃的是皇粮。后来,高景月还在其他地方当过民政和政法干事。上世纪六十年代,他退职回到村里,历任村大队长、革委会主任等职。
  说高景月先生是炒面庄的活字典,并非谬夸。就是这位老人家,同样找不到关于范长江先生的任何记忆。分手的时候,老人用土音浓重的方言,对我们讲了一句话。大伙儿猜了半天,终于找出了答案。这句话是——“我儿子在安哥拉!”
  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在今天的中国随处都可以找到例证。然而,这种变化和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
  “我儿子在安哥拉!”一句话,拉近了祁连和世界的距离,证明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扁都口的历史深度
  我们回溯扁都口。
  1949年9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率领二军从西宁启程,正是从这里挥师进入新疆。
  再往前,无论元明清,都在这条隘道留下了足以影响中国时局的巨大印痕。
  在藏语中意为“交通要道”的扁都口,还有另一个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大斗拔谷”。这源自唐开元年间,唐皇将置赤家军改为大斗军,并令金吾将军林宾客固守此地。
  而在两汉时期,关于扁都口的记载就见于史册。
  滔滔扁都口沟的河水,诉说着历史的风云际会。峡内历代残存的边墙烽燧,仍然保持警惕的姿态。就像可以纵览历史变迁的一扇窗口,扁都口沉默地表达着时间的深度。
  只有松柏榆柳,山花野草,铺满参天群峰,林立峭壁,景观幽绝,实在是一处好风景。
  当年的范长江先生在扁都口走了整整一天,在这“长八十里,绝无人家”的地方,“只有几个常回到青海做棉花生意的,是我们所见唯一行人。”
  范长江先生因为感时忧世,无心领略扁都峡的美景,寂寞的心情读文可感。
  而我们希望汽车再开得慢些再慢些,这样可以细品这条打通祁连南北两路的厚重的文化之路,可以细赏这风景独具的西部景观。
  原因是,换了人间。

知识出处

民乐印象

《民乐印象》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包括散文卷、诗歌卷等内容。包括视野的盛宴、《祁连风》赏析、海潮河·火蛋鸟、心碑——民乐八年、风吹民乐、扁都口、永固镇、金花节等多首散文和诗歌。

阅读

相关人物

佚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民乐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