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然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45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自然资源
分类号: P96
页数: 9
页码: 31-39
摘要: 本章记述了山丹县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湿地资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科学 山丹县

内容

第一节 土地资源
  山丹县土地总面积5402.43平方公里,折合810.36万亩,除山丹马场250.06万亩外,县辖面积3735.39平方公里,折合560.3万亩。可耕地85.7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3%,其中水地30.24万亩、山滩旱地55.47万亩。园地0.23万亩,林业用地39.92万亩,疏林草地10.9万亩,草地、荒地365.83万亩,城乡住宅用地4.26万亩,工矿用地1.5万亩,交通用地3.09万亩,水域4.8万亩,其他用地0.26万亩,其他荒山、荒滩和裸岩、砾石滩利用地43.8万亩。
  山丹县土地广阔,耕地、草地占80.59%,为发展农牧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水资源不足,北部荒漠区气候干燥缺水,植被稀疏,出现沙化趋势。
  山荒地资源丰富,面积达94.5万亩,若有水灌溉,潜力很大。主要分布在四坝滩、余定滩、高寨子滩、马寨子滩、孙家营滩,面积6.6万亩。北滩、绣花庙滩、马莲井滩,面积15.9万亩。花草滩18.8万亩,黄草滩7万亩,大青羊滩16.5万亩,红寺湖滩12.9万亩,西屯山羊堡滩10.3万亩,零星荒地6.5万亩。
  第二节 矿产资源
  山丹县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煤、铁、铜、锰、金、银、石英岩、石灰岩、大理石、白云岩、砖瓦黏土、陶瓷黏土、蛭石、蓝晶石、石膏、花岗岩、钾长石、冰洲石、硅石、滑石、高岭土等矿产24种102处。查明矿产资源量10种,占全县发现矿种的41.7%。潜在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巨大,能保证全县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需求。
  山丹县煤炭资源储藏量最多。经过50余年的勘查,境内煤炭资源的成矿时代、分布煤矿、煤质等均已初步查明。主要分布在东水泉矿区、平坡前窑矿区、花草滩矿区、长山子矿区、新河矿区、羊虎沟矿区6个矿区,总储量为5.3亿吨。其中东水泉矿区储量2902万吨,含煤2层,煤厚7.5米左右,比较稳定,为中灰—高灰、低硫—中硫气煤类;平坡前窑矿区储量840万吨,含煤4层,煤厚2.71米左右,2—3层较稳定,为主要可采煤层,一般厚0.6—0.71米,为中灰富硫的肥焦煤类;花草滩煤矿区储量6743万吨,主要煤层3层,厚度6.72米,比较稳定,煤系地层厚160米,煤质好、储量大,开发潜力大;新河矿区储量656.6万吨,主要煤层2层,厚度1.14米;羊虎沟矿区储量295万吨,含煤4—8层,可采3—4层,为弱粘煤,煤厚8米,煤质好,原煤灰分16.18%,精煤7.63%,发热量达7747卡/克;长山子矿区储量7195万吨,含煤2层,煤厚5.76米,为肥煤。
  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锰、金、银等,但富矿少,开发利用程度低。铁矿主要分布在黑山头、龙首山等地,规模小,品位不高,龙首山铁矿保有储藏量2亿吨。铜矿主要分布在独峰顶一带,已设置探矿权进行勘探。金、银等贵金属矿分布在大马营乡窑坡村曹家口子一带,为伴生矿,品位低,硫、砷含量高,选矿困难,已探明金储量1582公斤、银96576公斤。
  冶金用石英岩(硅石)主要分布在悬山、龙首山黑水沟一带,现有矿点11处,储藏量为1895万吨,远景资源量1.2亿吨。
  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坡拉麻顶、三岔口等地,现有矿点5处,探明储量516.2万吨,远景资源量1.3亿吨。可供二、三级溶剂及水泥原料和烧石灰使用。
  砂石是建筑业的主要原料,在山丹县境内分布广、储量大、易开采、易分选。主要分布在马营河、黄浩河、寺沟河、川口河和马场二道沟等干枯的河床内。划定河道禁采区3个、可采区3个,可采区规划设置矿点19个,可开采量1240万方。
  第三节 湿地资源
  湿地类型与分布山丹县湿地主要分布在沿马营河流域周边乡镇、山丹马场范围内的河流、谷地、湖区和塘坝、涝池、水库。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型6个类别,湿地总面积15.385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9%,其中天然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湿地、季节性河流湿地、草本沼泽湿地、灌木沼泽湿地,面积14.9362万亩,占湿地总面积的97.1%;人工湿地包括水塘、蓄水区,面积4491亩,占湿地总面积的2.9%。
  天然湿地
  河流湿地 面积1.2225万亩,占天然湿地面积的8.2%,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9925.5亩,占河流湿地面积的81.2%。主要有李桥乡东西沟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2733亩;霍城镇双湖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834亩;老军乡流水沟河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223.8亩;大马营乡寺沟河、马营河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6134.7亩。季节性河流湿地2299.5亩,占河流湿地面积的18.8%,主要有位奇镇马营河季节性河流湿地,面积2299.5亩。
  沼泽湿地 面积13.7138万亩,占天然湿地面积的91.8%,其中草本沼泽1.7364万亩,占沼泽湿地面积的12.7%。主要有清泉镇红寺湖沼泽、茨湖沼泽,面积552亩;李桥乡林场沼泽、高庙林场沼泽、下寨沼泽、东沟沼泽、西沟沼泽,面积2962.5亩;霍城镇新庄泉湾沼泽、新庄陈家泉湾沼泽、新庄湖窝沼泽、西庄沼泽、西庄湖窝沼泽、下河西沼泽、西坡湖窝沼泽、吴家庄沼泽、泉头沼泽、下盛家沟湖窝沼泽、西坡村沼泽,面积5989.5亩;大马营乡山湾村湖窝沼泽、高家湖窝沼泽、花寨子村林场沼泽、城南林场沼泽、九窑沼泽、新墩村沼泽、磨湾村沼泽、马营村沼泽、王家圈沼泽、新墩沼泽、蔡家湖沼泽、前湖沼泽,面积7860亩。灌丛沼泽11.9774万亩,占沼泽湿地面积的87.3%,主要有大马营乡黄花台子沼泽、直沟大小南岔沼泽、青石头河沼泽、大湖沼泽,面积1.6028万亩;山丹马场黑林掌沼泽、烂泥塘子沼泽、大横沟沼泽、大南沟沼泽、娃娃山沼泽、垴儿墩沼泽、一棵树沟沼泽、敖包沟沼泽,面积10.3746万亩。
  人工湿地
  水塘 面积1363.5亩,占人工湿地面积的30%。主要有清泉镇祁店磨湾塘坝、祁店塘坝、川口塘坝、大湖塘坝、马莲湖塘坝、红寺湖塘坝、茨湖塘坝、新水井塘坝,面积448.5亩;位奇镇石沟河水库,面积157.5亩;李桥乡牛家崖、三坝水库,面积156亩;霍城镇黄马坝、东山盛家沟塘坝,面积67.5亩;陈户乡寺沟、三十六道沟水库,面积267亩;老军乡流水口、瓷窑沟、硖口水库,面积242.7亩;大马营乡高家湖涝池,面积24.3亩。
  蓄水区 面积3127.5亩,占人工湿地面积的70%。主要含李桥水库,面积1945.5亩;祁家店水库,面积1182亩。
  湿地植被与植物
  湿地区植被 由于山丹县湿地分布范围广泛,且海拔高低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差异大,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植被类型较为丰富。湿地区植被主要有森林湿地植被、沼泽草甸植被、灌丛湿地植被、草丛沼泽植被等几大类,湿地区植物群落和种类组成主要以广布性的湿生、盐生和中生植物为主。森林湿地植被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沿山区、大黄山、山丹马场、库区、河岸等湿地区;沼泽草甸植被主要分布于河边、湖滩、水漫滩地和各种低洼地貌部位;灌丛湿地植被主要分布在大马营乡、山丹马场等处的灌丛沼泽湿地;草丛沼泽植被主要分布在大马营乡、李桥乡、霍城镇、清泉镇等处的草本沼泽湿地。
  湿地区植物 湿地植物是生长在土壤潮湿,周期性积水或常年浅层积水生境的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沼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也决定着湿地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通过对山丹县湿地区域内植物资源的调查,全县湿地范围内植物资源主要有13科18属35种,其中被子植物8科13属28种,以禾本科、莎草科种数最多,其次是菊科、藜科、白刺科、杨柳科、胡颓子科、灯芯草科等。裸子植物2科2属2种,包括松科和柏科。苔藓植物3科3属5种,其中以凤尾藓科数量最多,其次是泥炭科、地钱科等。华北落叶松、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山杨、山丹柳、山生柳、珠芽蓼、王不留行、红桦、高山锈线菊、金露梅、银露梅、锦鸡儿、狭叶锦鸡儿、藓黄小檗、羊茅等主要在大黄山和祁连山山区分布。膜果麻黄、冰草、金鱼藻、马兰、沙棘等在全县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盐爪爪在东乐乡、李桥乡、霍城镇、清泉镇分布广泛。胡杨、旱柳、芦苇等在清泉镇红寺湖村、大马营乡花寨子村、李桥乡、位奇镇有零星分布。
  山丹县湿地范围内生长的高等植物主要有芦苇、狗牙根、浮萍、菹草、眼子菜、香蒲草、灯芯草、祁连圆柏、青海云杉、地钱、泥炭藓等11种。
  第四节 动物资源
  两栖类山丹县有两栖动物1目2科2种,即无尾目蟾蜍科的花背蟾蜍和蛙科的中国林蛙2种。
  爬行类 山丹县爬行动物有2目6科13种,即蜥蜴目3科8种、蛇目3科5种,主要有沙蜥、沙虎、麻蜥、花条蛇、白条锦蛇等。
  鸟类 山丹县有鸟类16目38科192种,类型有留鸟、候鸟和旅鸟三种。主要有鹭、雁、鸭、苍鹰、雀鹰、莺、金雕、玉带海雕、草原雕、白肩雕、白尾海雕、兀鹫、秃鹫、白尾鹞、白头鹞、猎隼、红隼、燕隼、雪鸡、石鸡、鹤、灰鹤、蓑羽鹤、血雉、松鸡、暗腹雪鸡、沙鸡、凫(俗名水雕)、天鹅、鹊、鸠、鸽、燕、雀、百灵、鸢(老鹰)、红嘴鸦、乌鸦、啄木鸟等。
  兽类 山丹县有兽类哺乳动物61种。主要有鹿、獐、狼、狐、豺、雪豹、野马、黄羊(似獐,色淡黄,角花黑)、羚羊、田鼠、黄鼠、猬鼠、蝙蝠、野猫、高原兔、草兔、鼠兔、旱獭、达乌尔黄鼠、小飞鼠、鼯鼠、棕鼯鼠、黄脚复齿鼯、小毛脚鼠、黑线他鼠、长尾仓鼠、中华鼢鼠、根田鼠、鼬、猞猁、荒漠猫、兔狲、豹猫、草原斑猫、野猫、马麝、甘肃马鹿、狍、岩羊等。
  昆虫(含植食性害虫和天敌昆虫) 山丹县昆虫共有16目172科1471种,种类最多的为鳞翅目,其次为鞘翅目、膜翅目,再次为双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其他各目种类较少。
  第五节 植物资源
  山丹县地处亚洲中部和东亚分界线的边缘,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会地带,受季风、寒冷气候和大陆性荒漠气候、青藏高原的迅速隆起等自然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复杂的生物地理环境,发育了丰富的物种。
  天然植物资源
  乔木 山丹县境内分布有裸子植物3科4属7种(含引种栽培1种),其中乔木类包括松科2属2种(含落叶松),包括云杉属1种、落叶松属1种;柏科圆柏属1属1种,主要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华北落叶松。受水、热条件的制约,乔木树种多分布于南部祁连山林区,种类较少,以杨属、桦木属植物为丰,在海拔1800——2700米的沟谷、河滩分布较广,如小叶杨、青杨、冬瓜杨等;在2700米以上坡分布有山杨、白桦等。个别种可分布在海拔3800米以上山坡,如红桦。
  灌木 灌木类裸子植物包括爬地柏、中麻黄、木贼麻黄、单子麻黄等。灌木类被子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大部分分布于南部祁连山沿线,主要有长刺茶镳子、美丽茶镳子、糖茶镳子、五裂茶镳子、甘青茶镳子和线叶柳、光果线叶柳、旱柳、山生柳、红皮柳、水栒子、毛叶水栒子、灰栒子、西北栒子、光叶山刺玫、峨眉蔷薇、金露梅、银露梅、小叶金露梅、纤齿卫矛、白杜、西藏沙棘、中国沙棘等。小檗属的西伯利亚小檗、黄芦刺、刺黄檗,绣线菊属的细绣枝线菊,蔷薇属的小叶蔷薇,悬钩子属的悬钩子,锦鸡儿属的密叶锦鸡儿、荒漠锦鸡儿,忍冬属的红花忍冬等。膜果白刺、大果白刺等。锦鸡儿属植物共10种,分布广,一些种耐阴湿,喜寒冷,如鬼箭锦鸡儿;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林缘杂木林中、石质山分布有狭叶锦鸡儿、甘肃锦鸡儿、短叶锦鸡儿;海拔2200—2500米分布有红花锦鸡儿;在海拔2200米以下分布有荒漠锦鸡儿、白皮锦鸡儿、甘蒙锦鸡儿、短脚锦鸡儿等。随着海拔降低,种的喜温性、耐旱性逐渐增强。遍布于全县的种有白皮锦鸡儿、狭叶锦鸡儿、红花锦鸡儿、川青锦鸡儿、鬼箭锦鸡儿。该属植物生态幅宽跨多个经纬度,在海拔1400—3500米的范围内都有该属植物分布。
  草本植物 分布于山丹县的草本植物在垂直分布方面,海拔3000米以上的亚高山、高山带的植物有酸模属、蚤缀属、银莲花属、红景天、虎耳草属、报春花属、兔耳草属、垂头菊属、凤毛菊属等属的多数种和蓼属、大黄属、香青属等属的部分种;分布于海拔2500—3000米的中山、亚高山带的植物有百蕊草属、女娄菜属、蝇子草属、乌头属、翠雀属、毛茛属、紫堇属、梅花草属、棘豆属、老鹳草属、茧菜属、扁蕾属、喉花草属、獐牙菜属、荆芥属、婆婆纳属、岩黄芪属、紫菀属、橐吾属等属的多数种;在海拔2000—2500米的浅山带分布有唐松草属、米口袋属、甘草属、野豌豆属等属的多数种;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浅山带分布有碱蓬属、虫实属、盐生草属等属的多数种。
  菌类 山丹县主要食用真菌绝大部分分布在南部祁连山区。根据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93—2003年组织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分布调查显示,山丹县分布有大型食用、药用真菌51种,隶属8目19科30属。其中食用真菌39种(兼有药用的3种,抗癌作用的3种,1种有微毒),如轮纹乳菇、淡黄乳菇、白毛口蘑、林地蘑菇等;药用真菌9种,如乌芝菌、贝状木层孔菌、绒皮地星等;有毒真菌3种,如粪锈伞、长根鬼伞等;保健真菌1种,如巴氏蘑菇。
  云杉苔藓林带分布的大型真菌较多,海拔2700—3000米分布的食用、药用真菌48种,占92.3%,主要有马勃科、地星科、鬼伞科、刺革菌科、丝蘑菌科等。该林带内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与降雨量有明显关系,干旱少雨季节菌类很少。青海云杉在2700—2900米垂直带,生长势强,林下更新快,枯落物多,腐殖质层厚,是蘑菇属的一些大型真菌分布的主要地带。
  云杉灌丛林、草木林带分布的真菌大多数为食用菌和外生菌根菌。海拔2400—3300米分布的食用真菌39种,占75.0%,主要有口蘑科和丝蘑科,在森林边缘分布着蘑菇科的大型真菌。
  云杉、山杨混交林带分布的大型真菌种类很少,海拔2500米左右主要分布着一些枯木、倒木上的腐生菌。
  乡土树种
  古代 西汉时,张掖郡长城以北山里“生奇材木”“匈奴西北诸侯作穹庐及车,皆仰此山木材”。祁连山“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太平寰宇记》记载,在汉代开发河西之前,“祁连山有神树,饥渴者食之则饱”。突出在走廊中部的大黄山(焉支山)“水草茂密、易畜牧”的天然牧场,森林茂密,松杉罗列。《民乐县志》记载,合黎山“美水草,多森林,东乐堡之民多畜牧于此”。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祁连山区“多材木箭杆”“美水草,山中冬温夏凉,宜放牧,牛羊充肥”。焉支山也基本如此。到了宋乾德四年(966年),西大王曹元忠夫人重修北大像(莫高窟96窟)需“梁栋则谷中采取,总是早岁干枯。椽干为之从城斫来”。表明祁连山中有柏林,且大,可作栋。
  近代 清代祁连山和走廊地区分布较普遍的树种有云杉、柏、桧、侧柏、千枝柏、白杨、青杨、槐、榆、柳、柽柳、桑、椿、沙枣等。地区性的树种,走廊中东部河西有霸王柴、红砂柴、梭梭、梧桐(胡杨)、羊奶子木(杠柳)等。果木树有杏、林檎(红、白、黄三种)、李、桃、黑梨、樱桃、楸子、枣、芎?等。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山丹县志》记载如下:
  果瓜属:杏(一种巴丹杏,核仁甘美,元人为贡)、楸。
  花之属:黄刺玫、卷丹(即百合)、菊(黄、白、紫三种,大小类如木香)、西来意(俗名绣球玫)、红刺玫、罂粟、毛金莲、鸡冠、灯盏花、珍珠花、山丹花等。
  木之属:柏、杉(俗名刺松而专松之名者,叶粗,硬类松、盖松别种云)、柳、榆、白杨等。
  草之属:马兰(甘人以为粗纸)、艾、苜蓿、藉藉(即芨芨,可编帘衬屋,其用甚广)、水蓬(烧取其汁,以为蓬灰食用)、蓬蒿等。
  药之属:枸杞(俗名杞果子,鲜红色),《神农本草经》云:治风湿,坚筋骨,利大小肠,久服,轻身不老;荆芥、益母草、沙参、苦参、大黄(味甘寒,一名黄良,出山丹,有锦纹者最佳,回夷极切且用,若无,人畜受暑热之灾)、甘草(大者如椽)、红花、麝香(回夷得此,以制虺蛇之害)、鹿茸、锁阳(味甘酸,补阴益精,尤治虚症)、紫苏、麻黄、石燕(石形如燕)、青盐、牛蒡、车前、寒水石、蒺藜(出河湾中)、川芎、黄连、羌活、独活、升麻、草参、防风、肉苁蓉等。
  1984年,据林业区划调查,全县树种资源18科31属59种,果木树种2,4属11种。祁连山、大黄山、龙首山天然林区以青海云杉为建群树种,干高耸而端正,叶浓密而青翠,成材木需百年时间。次之有祁连圆柏、山杨。花木树种有怀腺柳、山丹柳、中国黄花柳、毛枝山居柳、红花忍冬、鬼箭锦鸡儿、小叶锦鸡儿、绣线菊、小檗、水栒子、灰栒子、窄叶鲜卑木、茶麃子、串地柏、金露梅、银露梅等。平川地区主要有耐旱、耐碱、耐风沙的小叶杨、钻天杨、北京杨、新疆杨、群众杨、中林十号杨、沙枣、白榆、旱榆等,分布全县。少量的国槐、紫穗槐、侧柏、大叶白蜡、龙爪柳等树种只在城区机关栽植。
  绿化树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丹县引进种植油松、华北落叶松、刺槐、国槐、龙爪槐、金枝槐、侧柏、垂榆、漳河柳、大叶白蜡、小叶白蜡、蜡梅、柠条、中国沙棘、丝棉木、红瑞木、丁香、榆叶梅、金银木、连翘、探春、文冠果、大叶垂榆、圆冠榆、长枝榆、龙爪榆、裂叶榆、红花槐、火炬、刺柏、紫丁香、垂柳、圆柏、红叶李、大果沙棘、俄罗斯杨、南抗杨、欧美107、欧美108、馒头柳、金丝柳、高接金丝柳、日本花柏、樟子松、四倍体刺槐、香花槐、大叶速生槐、小叶榕树、鹅掌木、四季橘、梓树、塔柏、碧桃、紫叶矮樱、红叶小檗、金叶榆、金叶女贞、胡杨、四翅滨藜、中华全红杨、新疆大沙枣等绿化树种60多个。
  经济林树种
  苹果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山丹县引进栽培的苹果品种有国光、红星、红元帅、黄魁、赤阳、红玉、冬里蒙、秋里蒙、夏里蒙、黄元帅、新冠、新帅、超红、首红M26、首红M106、纽红、红矮生、宫腾富士、新红星、顶红、新帅42号、新帅15号、定红、金冠、早旭、葵花、短枝寒富、红富士、宁丰、宁酥、寒光、北海道9号、新世纪、红王将、寒光、新嘎啦、秦冠2号、新乔纳金、安东诺夫卡(500k)、阿尔卑泰等40多个。
  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引进驯化种植的梨主要有麻梨、香水梨、楸子梨、杂梨、苹果梨、日面红、车头梨、身不知、早酥梨、巴梨、锦丰梨、雪梨、七月酥、八月酥、早美酥、丰水梨等。
  1995—1998年,大面积种植苹果梨、早酥梨、锦丰梨,副栽品种有车头梨、日面红、身不知等。由于苹果梨树老化,品质退化,从2000年开始,县十里堡林场引进红香酥,新西兰红梨1号、2号、3号、9号等,进行苹果梨的高接换优。
  杏 20世纪70年代前,主要栽培地方品种,有六月黄、大黄杏、青皮杏、胭脂红、大扁头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进推广优质仁用杏新品种有龙王帽、优1、优2、白玉扁、一窝蜂等10多个品种;鲜食杏有张公园、兰州大接杏、李广杏、大扁头、梅杏、曹杏、唐王川、金妈妈、华县大接杏、牛皮水杏、猪皮水杏、小雨巴达、沙金红、伴枝红、玛瑙杏、红荷包、长城1号、薄壳1号、80A03、丰仁、敦煌大李广杏、珍珠油杏、卯爷、早红巨杏、新薄壳、凯特、金太阳等20多个品种。
  桃 山丹县种植的桃有胭脂桃、毛桃、美味油桃、早红2号、早美光油桃、早红珠6个品种。2011年,引进冬雪王桃1个品种,进行试验种植。
  李 山丹县种植李品种主要有红李子、奎丽、奎丰、大红李子、盖县大李子、宁丰、宁酥、北方一号、绥棱、奎冠、黑宝石、美丽李、香蕉李、A11403、澳大利亚14号、黄李、密思李、红心李、玫瑰皇后、大石中生、寺田实生、早藤等20多个品种。
  葡萄 葡萄在山丹县历史上就有栽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只在红寺湖公社和东乐公社零星种植。20世纪50—90年代,山丹县种植庭院葡萄品种有紫葡萄、红葡萄、玫瑰香、里扎马特、巨峰、龙眼、无核白、京亚、京秀、香妃、非红、红指、紫荆、水红、龙宝、京玉、金星无核、晚红、秋红、秋黑、黑奥林、红提、绿提、圆白20多个。2007年后,引进设施红提葡萄试验示范,主要栽培藤稔、夏黑、矢富罗莎、摩尔多瓦、金手指、克瑞森无核、维多利亚、奥古斯特、碧香无核、香悦、黑峰、无核寒香蜜、弗雷无核等品种。
  枣 1965年,从新疆、临泽引进小红枣。临泽小枣定植后,管理粗放,存活甚少。
  海棠 20世纪60年代引进,在东乐、清泉、红寺湖、位奇、陈户等乡零星种植。
  花椒 1981年,位奇乡柳荫村农民王安泰试种植2株。1987年从泾川引进花椒苗,在清泉、陈户乡种植,保存近百株,并已挂果。
  山楂 主要有大旺、叶赫、绛县红、大红袍4个品种,在县十里堡林场、城关镇、位奇乡等地零星栽植。
  枸杞 1998—2012年,引进宁杞1号、宁杞2号、蒙杞1号、宁杞7号、宁杞09-1号5个品种,在全县范围内均有种植。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