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剧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唯一号: 292231020220000601
机构名称: 祁连剧院
文件路径: 2922/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15/001
起始页: 0140.pdf

机构描述

秦剧社,是解放后七拼八凑的烂摊子,没有经费,没有剧场,没有拔尖演员。常昆一有空就去秦剧社看戏,和演员交谈,了解剧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三干会上动员每个乡支援一棵树,并拆了几座没有保留价值的旧庙,很快建起了一个简易剧场,收了30多个男女青年培养唱戏,又到陕西请了几位表演水平较高的演员,使剧社有了生机。又通过财政拨款近2万元,为艺人修了宿舍。困难解决了,演戏有了劲。同年剧社本身积累了一些钱,又修了一个比较象样的剧场,正式更名为“祁连剧院”。剧院人多才广,配合农村形势,先后排岀《大家喜欢》、《白毛女》、《刘胡兰》、《梁秋燕》、《小二黑结婚》、《人往高处走》、《不能走那条路》、《穷人恨》、《血泪仇》等现代戏。每年秋冬送戏下乡演岀,古装戏、现代戏结合,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和欢迎,发挥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作用。 在县委的直接关怀下,1959年报省上批准,酒泉“祁连剧院”为正式国营剧团,演员兴高采烈。据许多老艺人回忆,酒泉秦剧团的成长、发展、壮大,演出了许多鼓舞人心的好戏,都渗透着常昆的心血。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