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经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589
颗粒名称: 求学经历
分类号: C913.3
页数: 4
页码: 488-491
摘要: 被采访者回忆个人在解放前后求学的经历。
关键词: 社会生活 肃州 求学

内容

求学经历采访对象:田发明(见前)采访人:运焕亨采访时间:2019年10月21日采访地点:采访对象家中采访人:能给我说说您的求学经历吗?田发明:可以。我家住在肃州区银达镇南坝村六组,我出生于1940年正月,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巴佬。小时候,我的老家——西坝圪塄属金塔县管辖,距离酒泉城只有几十华里路程,但老百姓要到一百多华里以外的金塔送公粮,沿途全是戈壁、沙漠,又没有像样的路,常常遭到土匪抢劫,老百姓苦不堪言。
  解放前两年,我给果园余家坝的李家放牲口,1950年至1952年我在老家三伯家放驴。1952年土改后家里分到12亩地,父亲到各家做木工活,我在家没事干,很想上学。
  当时,西坝小学的李滋芳老师连续三个秋天动员田家的七、八个年龄超过十岁的孩子报名上学,最后都因家里太穷,没钱买纸墨而被拒绝。经家长再三说服,只让其中的两个孩子报了名。我和六七个弟妹虽都过了十岁,但因家庭条件太差上不了学。
  直到1954年有了初级社,日子过得渐渐好起来,父亲再次让我报名上学。这时我已十四岁,在一年级班里还有几个十三四岁的学生。当时,学校的条件极差,教室是西坝屯庄内九圣宫庙的东厢房,一、四年级合一个班,共六十多个学生。我们的课桌长短不一,凳子是用土块泥成土墩子再在上面担上木板做成的,四五个学生同坐一条木板。报名时父亲给我买了十张毛头纸(40公分见方),一支铅笔、一支毛笔和一锭墨,母亲用尺二花布为我缝了一个书包。报名后没有书,老师让四年级的大学生把我的十张毛头纸折起来装订好,抄了一本书。内容是“九月里,秋风凉,棉花白,稻子黄,摘了棉花收了稻,家家地里放牛羊”“老公公拔萝卜”“山羊小鸡和狐狸”一类的童话。起初没有作业本,老师教会课文后,让学生在教室外的空地上用木棍练习写字。后来让家里用川府纸(土黄色的大张纸)订了16开的作业本写大字,没有砚台和墨盒的就找破碗翻过来研磨写字。尽管条件差,但同学们都学得很用心,每天老师教的内容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按时完成。
  从二年级开始,学校为各年级发了课本,作业本由自己裁纸装订。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学校根据我的年龄和学习情况,把我从二年级直接跳到四年级学习。起初我的作文、算术跟不上,1956年学校调来了儿位老师,各年级分开上课后,我的学习又赶上去了。这时学生多了,老师由两个增加到六个。1956年开始设立高小,1957年西坝小学的学生人数达到三百多人,东坝和六分小学的初小毕业生都到西坝上高小,西坝屯庄显得非常热闹。那时,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除西坝四队以东和西坝一队以西的学生夕卜,其它地方的学生每天都要跑六至十华里的路程。对一、二年级八、九岁的小孩来说,是很辛苦的。那时候常有狼在人烟稀少处出没,冬天刮风下雪行路艰难,夏天每当浇水沿途过沟困难,上学路上存在安全隐患。
  那个年代,穷人家里虽然分了地,但无水浇灌,无牲畜翻耕,产量低下,每到四、五月份的困月时段,70%以上的家庭断粮。可想而知,那时的孩子上学要受多大的磨难!我父辈弟兄六人,姊妹八个,只有我老爹上过两个月的私塾,算是我们家唯一上过学的人。解放后,他认识很多的字,但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尽管如此,互助组、合作化时期还选他当记工员,幸好我当时已经二年级,每天晚上他说我写,把大家每天干活的情况都记在本子上。
  因为家里缺粮食,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户一般只吃早晚两顿饭,好一点的家庭每天给上学的子女给两个二面馍,我们家只有过年才能见几个馍。到了夏天中午,附近的同491学回家吃中午饭,我和二弟即便是回去了也是白跑一趟。所以,母亲总是心疼我们,每天吃早饭时用一个大点的碗盛一碗小米饭让我们带上,到中午近处的同学回家吃午饭时,我们兄弟俩就拿上米饭碗,到没有人的庙院外头去吃。因怕别人看见了笑话,一碗饭从中间划一条缝分开,各吃各的一半,短时间内吃完把碗装进书包回家再洗。要是轮到早上吃稀饭,这一天没吃的可拿,中午只能挨饿。
  采访人:对现在孩子上学的条件您怎么看?田发明:如今,每家的孩子都是衣食无忧,吃啥有啥,学校修得像宫殿,冬暖夏凉,干净漂亮,在学校穿统一的校服,上学回家都有校车接送,在学校吃得又好,就像在天堂一样。我想告诉今天的孩子们,我们现在都已经七八十岁了,无时不在为你们而高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高兴。请你们不要忘记了,今天的所有幸福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没有共产党的领导,绝对不会有今天的好时代,也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希望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掌握过硬的本领,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包含政事纵览、社会管窥、生活漫忆三个板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