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小农场今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536
颗粒名称: 部队小农场今昔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361-364
摘要: 裴明泉讲述部队农场的发展与衰落。
关键词: 肃州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部队小农场今昔
  采访对象:裴明泉,生于1964年,甘肃临洗人。1984年入伍,在87120部队酒泉空军雷达团服役,1988年转为志愿兵,1997年退役。
  采访人:刘永丰采访时间:2020年5月26日采访地点:米访人办公室按:中国历史上军队屯田古已有之,最著名的莫过于曹操推行的屯田制。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培育和形成了著名的南泥湾精神。解放初期,国家给养军队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民间没有足够的能力供养军队,这一时期部队农场开荒种地、发展养殖,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部队所经营的小型农场逐渐失去了经营的价值。
  采访人:您刚到临水腰坝滩的部队农场时,农场是什么情景?裴明泉:1991年10月底,我调到雷达团所属的临水腰坝滩农场时,农场里只有4名军人,分别是场长、副场长,还有两个喂猪的,他们都是志愿兵。我们这一批下去了10个志愿兵。原来的场长、副场长当年年底调走,两个喂猪的第二年春节前后把圈里的猪卖完也调走了,养猪场从此停办。新来的10个人只种地,不搞其它的副业。1992年底,别的志愿兵都被调回原来的连队,而我变成了承包人,身份还是志愿兵,每月只发50%的工资。团部给我预支1万元的流动资金,生产自负盈亏,每年给团部交7000元承包费后,再把扣下的工资发给我。部队农场原来有挂账耕地1500亩,我承包时只有150亩,别的耕地因为缺水、盐碱等原因陆续撂荒,一部分撂荒地被附近的老乡耕种。移交给我的主要农机具有28拖拉机、刮地机、玉米脱粒机、扬场机、粉碎机、翻地犁、圆盘耙各1台,以前每年用柴油10吨,我承包后每年供柴油2吨。那时,志愿兵每月的工资是130多元,我每天还有3.2元的生活补助,冬天有1吨煤,觉得这个待遇还不错。我承包期间,这么多地,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请来亲戚朋友帮忙,为了方便,后来又把老家5口人的户口迁到酒泉农村。种地要投的钱是水费、化肥、机械费,水费每年凡百元。当时,部队农场用的化肥是批发价,每年需用各种化肥10吨以上,我凭部队开的证明到农副公司开票,然后到火车站提化肥,硝氨、尿素、磷二铉、碳铉、磷肥等,什么化肥都能买到,价格也便宜。比如磷二铵,市面上卖的是70元一袋,我批的是50元一袋,但必须按需用量购买。
  采访人:谈谈这个农场最兴旺时的情形。
  裴明泉:从残留的档案资料来看,这个农场建于1964年,初期是副营编制,正常情况下有30多个兵,平时按正规部队管理,到了 “三春” “三夏”大忙季节人手不够时,团部再增加兵力。场部设一正一副两个领导,场长是正营级,炊事员、驾驶员、饲养员等分工都很明确。农场账面上的大型农机具有东75、铁牛55、手扶拖拉机、刮路机、开沟机等。农场营房占地面积5亩左右,中间三排房子住人,四周除了食堂,还有用途不同的库房,总共32间。农场东侧有猪场,猪场的后面是马厩。农场兴盛时期,除了满足30多个军人的生活需求外,马料和狗粮都是按月供应的。附近的老乡说六七十年代是部队农场最红火的时候,场里场外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周围的农民每个星期都要聚到部队农场门前的操场上看露天电影。农村大包干前,农场最忙碌的是马车班,有9匹马,3驾马车,一天到晚,不是到城里送东西和拉东西,就是到地上送粪送肥,往回拉地上的粮食和蔬菜。部队的马膘肥体壮,一匹马可以拉起一幅犁铧,而老乡的两匹马才能拉起同样的犁铧。1985年以前,我曾在这个农场参加过夏收,还挖过排碱沟。打场时人欢马叫,十分热闹。当时30几个兵全在,我们在旧食堂打地铺。农场有三道很长的排碱沟,两横一纵。后来,农场兵员逐年减少,到20个兵的时候还建了百头猪场,当时临水乡每月的农贸市场,部队农场都要卖两头肥猪。那时候,部队农场大面积种植甜菜,我们这些兵蛋子每年都要去削甜菜,然后用团部的汽车拉到收购站卖钱。
  采访人:这个农场后来的情况怎样?裴明泉:1989年底,从我的前任开始,这里不再有干部,都是清一色的志愿兵,经常是10人左右。农场有5眼机井,井深30米,为方便生活用水,团部在营房前的机井旁边还建了水塔。后来,4眼机井被废弃了,交到我手里时,能用的只有吃水的这眼机井了。对于这个农场来说,我是军人中的第一个承包人,也是最后一个承包人,我的前面是大锅饭体制。1997年我退役时,不再承包农场。在我的印象中,随着兵役法的完善,现役军人的生活待遇不断提高,军人种地成本太大,入不敷出,再加上灌溉季节取水难度大,部队和周边农户存在争水矛盾,团部也开始改变了以前的经营模式。从1998起,部队农场不再是志愿兵承包,而是由团部找本地的老乡承包,后来又改变成由附近临水村六组的三家农户分包。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包含政事纵览、社会管窥、生活漫忆三个板块。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永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