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城区四大街及外围干道10条(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371
颗粒名称: 1.老城区四大街及外围干道10条(段)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6
页码: 330-335
摘要: 东大街古今地名,设立年份:1395年,为明洪武二十八年东扩肃州城所开。东西向,西起鼓楼,东至东关什字,长819米,宽11米。明曰“鼓楼东街”。清代称“东大街”,民国时鼓东大街中段楼至郭府巷南口为“东大街”,郭府巷南口至东城门为“东下街” 。解放后编订街巷门牌号时又合称“东大街” 。1952年铺砂石路面,1955年改铺沥青路面。途经卫生街南口、邮电街南口、民主街南口、人民街南口、校场口等重要地理实体。清时以大什字为界,北段称“大南街”、南段为“小南大街北口南街”,民国通称“南街” ;1950年3月编订街巷门牌号时命名为“南大街”。1956年开通“酒火路”后,南门外365米路段称“解放路”。
关键词: 地方史志 酒泉市 街坊

内容

1.老城区四大街及外围干道10条(段)
  东大街古今地名,设立年份:1395年,为明洪武二十八年东扩肃州城所开。东西向,西起鼓楼,东至东关什字,长819米,宽11米。明曰“鼓楼东街”。清代称“东大街”,民国时鼓东大街中段楼至郭府巷南口为“东大街”,郭府巷南口至东城门为“东下街” 。解放后编订街巷门牌号时又合称“东大街” o1952年铺砂石路面,1955年改铺沥青路面。途经卫生街南口、邮电街南口、民主街南口、人民街南口、校场口等重要地理实体。
  南大街现今地名,设立年份:1395年,为明洪武二十八年东扩肃州城所开。南北向,北起鼓楼,南至南门,长527米,名“鼓楼南街”。清时以大什字为界,北段称“大南街”、南段为“小南大街北口南街”,民国通称“南街” ;1950年3月编订街巷门牌号时命名为“南大街”。1956年开通“酒火路”后,南门外365米路段称“解放路”。自甘新公路南移盘旋路后,“解放路”并入南大街,北起鼓楼,南至盘旋路,全长892米,宽11米。1952年铺砂石路面,1955年改铺沥青路面,经数次拓宽整修沿用至今。沿途有专署街东口、西文化街东口、酒泉饭店、南关小学、酒泉宾馆等重要地理实体。
  西大街现今地名。晋代为酒泉郡中街,东西向,东起鼓楼,西至西城墙。明洪武二十八年至清初称“鼓楼西街”;民国称“西街”;1950年3月编订街巷门牌号时命名为“西大街”。
  西大街车段1941年酒泉县打开西城墙辟西门,建“西关街”。1952年铺设砂石路面,1955年铺设沥青路面,经数次拓宽整修,两段全长1080米,宽11米。2002年向西打通通向世纪大道的路段后,三路段合称“西大街”,全长1500米。途经区政府、酒泉中学、酒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关什字、种子机械厂、雄关路、西关车站等重要地理实体。
  北大街现今地名。设立年份:1395年,为明洪武二十八年东扩肃州城所开。南北向,南起鼓楼、北至北门。明代称“鼓楼北街”;清时以大什字为界,南段称“大北街”、北段为“小北街”;民国时合称“北街”;1950年3月编订街巷门牌号时命名为“北大街”,并将北门外至酒金公路的路段称“北关街” 。2002年两段合称“北大街”,全长900米,宽11米。1952年铺砂石路面,1955年改铺沥青路面,经数次拓宽北大街北口整修沿用至今。沿途有共和街西口、中医院、北市街西口、北关什字、北关小学等重要地理实体。
  金泉路现今地名。命名时间:2010年,因临近古酒泉而得名。南北向,北起酒金东路,南至祁连路,路宽22米,全长227。米,属双向四车道沥青路面。始建于2010年,当年铺设沥青金泉路路面并通车,属城区等级主干路。途经体育路东口、公园路、兴民路东口、东苑学校、建设路东口、龙腾路东口等重要地理实体。
  公园路现今地名,因通向酒泉公园而得名,设立于明成化二年(1466),至满清、民国皆为土路,解放后称“东关街”。1952年铺砂公园路石路面;1963年拓宽至11米铺设沥青路面,冠名“公园路”;2000年两侧仿古建筑落成,俗称“仿古一条街”,始为混凝土路。东西向,西起东关什字,东至东关车场,全长1580米。沿途有东关第二小学、富强路北口、清真寺休闲娱乐广场、汉武酒业、清泉路、西汉胜迹、东关车场等重要地理实体。
  雄关路现今地名,设立于1937年,属原甘新公路过城段。南北向,原南起干休所,北至北大河南桥头;后甘新公路过城段南移、西移,南起转盘,北至“酒果路”南口,全长2700米。1935雄关路年为“甘肃汽车路”,1937年铺设砂石路面为甘新公路过城段,1965年铺设沥青路面。2002年“312国道”西移后始拓宽路面为14米,冠名“雄关路”,名称沿用至今。沿途有干休所、紫藤家园、西关车站、解放军25医院、北大河桥等重要地理实体。
  祁连路现今地名。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为驿道临城段;明清时期为“红山路”临城段;清末民国时期分别为“甘新大道”、“甘肃汽车路”、“甘新公路”临城段。1937年铺设砂石祁连路路面,1938年建成南清水河木架桥,1965年铺设沥青路面。东西向,东起拖修厂(今为酒航路)、西至石化五岔路口(原为南清水河桥),长2200米,后经数次整修拓宽至18米并沿用至今。2002年甘新公路南移后,始由市政管理,因其西端南侧原有“祁连制药厂”而冠名“祁连路”。沿途有福华市场、酒泉电机厂、金泉路南口、营门村、酒泉四中、拖修厂等重要的地理实体。
  酒怀路城区段酒怀路,现今地名,因由“酒泉城”经银达通往“怀茂”而得名。1953年11月建成大车道,1956年拓宽铺设砂石路面,1976年铺设沥青路面,1998年加宽提高路基,重新铺筑。
  酒怀路城区段南北走向,南起酒金公路,北至北大河南桥头,长1500米,宽19米。沿途有北关车场、馨园小区、北郊公园、北大河桥等重要地理实体。
  酒金西路和酒金东路现今地名,东西向,建成于1946年,为省道酒建公路(俗称酒金公路)过城段而得名。酒建公路过城段,酉起雄关路(原甘新公路)东至酒航路,全长4300米,原宽6米。
  酒金路过城段1946年铺设砂石路面;1975年拓宽至7米并铺设沥青路面;2002年拓宽至15米并命名沿用至今。当时以酒银路什字为界,西至北大河南桥头1600米为酒金西路,东至酒航路2700米为酒金东路。沿途有公路段、南滨河路西口、太阳岛小区、酒银路什字、市第二人民医院、世博大厦、公园后门、植物园等重要地理实体。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