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漫水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359
颗粒名称: 1.漫水滩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317-319
摘要: 漫水滩村,隶属铧尖镇。村域东至前滩,北至沙枣园子村,西至狼窝泉滩,南至上坝镇。
关键词: 地方史志 酒泉市 滩涂

内容

1.漫水滩
  古今地名
  漫水滩,因洪水漫流荒滩而得名。
  现今村名
  漫水滩村,隶属铧尖镇。村域东至前滩,北至沙枣园子村,西至狼窝泉滩,南至上坝镇。村委会驻郭家庄,地理坐标:东经98°47',北纬39°39',位于铧尖镇东部,在原漫水滩大队第5生产队(今4组)境内,西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解放前属西店乡第1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西店区(6区)集泉乡(1乡)第2行政村;1950年7月从集泉乡析出新立“漫水滩乡”;1955年11月建南沟、周家崖、新坝3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9月属“总寨公社漫水滩大队” ;1961年6月划属“铧华尖公社”;1966年11月改称“光明公社红星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12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漫水滩村”,时辖14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将14个村民小组合为7个村民小组至今。现有居民505户、1722人。
  【延伸阅读】毛家的发家传奇
  漫水滩的毛姓地主,相传最初也是贫苦人家。其祖上有位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老太太,传奇故事就发生她的身上。
  有一年夏四月,年逾花甲的老人在茅草屋前的田中薅草,一狼突至,双爪搭在老太太的肩上,把老人吓得半死。老人紧闭双眼,等待恶物下嘴了事,过了好一阵子狼仍没有动静,转脸一看,狼的左爪子掌肿得像个桃子,仔细一看,原来是扎了一根白刺。老人终于弄明白狼的来意,便从随身携带的针扎中抽出一根针,把狼爪上的刺挑出来并挤尽了花红浓狼这才放下双爪一痛一拐地离开,还不时地回头张望。
  过了很久,好几头狼赶着一群羊来到老人门前久久不愿离去,直到老太太出门吆喝了几声,那头她挑过刺的狼才领着狼群离去。老人心想,“挑掉一根刺,送来百十只羊,这畜生还懂得礼义?不义之财是万万得不得的!”于是就让儿子带足干粮,到周围养羊大户家挨家挨户地打听,几天过去了,也没打听出谁家走失了羊群)儿子回来对娘说:“这是瘸狼的一片心意,先养着吧,要是主人来找了,就让他赶走,我不要回报就是了。”老太太说:“我儿能这样说,为娘的也就放心了。”
  说也奇怪,几年过去了,始终无人来找羊;百十只羊添换成了几百只,就连每年冬天出生的羔羊也未曾折损半只。毛家仅凭每年羊毛所得的积蓄,不但打了庄子、盖了房,还陆续置办了田产、雇了长工。老太太为狼挑刺得了一群羊的事,成为花儿坝上下的美谈。人们见了老人就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啊,你发迹了可不要像黑了心的地主老财一样放高利贷剥削人啊!老太太爽朗地回答说:“高邻们放心,我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借一升还一斗的事我是不会干的,我的儿子、孙子也不会干!至于孙子之后,我就管不着也说不清了 。 ”
  老太太的儿孙是怎样教导后代的?这个细节无人传颂,但解放前毛家享有“毛善人”的美誉却是真的。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

相关地名

漫水滩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