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二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252
颗粒名称: 15.二坝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211-213
摘要: 二坝,即丰乐河河西二坝。二坝村,因水利实体而得名。村域东至上河清村,北至长沙岭滩,西至上三截村,南至红寺堡村。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二坝

内容

15.二坝
  古代坝名
  二坝,即丰乐河河西二坝。
  现今村名
  二坝村,因水利实体而得名。隶属金佛寺镇。村域东至上河清村,北至长沙岭滩,西至上三截村,南至红寺堡村。村委会驻地史家西庄,地理坐标:东经98° 49',北纬
  金佛寺镇二坝村村委会驻地
  39° 25',位于金佛寺镇东北部,在原二坝大队第3生产队(今3组)境内,西南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解放前属河西乡第2保;1949年1()月建政时属河西区(8区)红寺乡(3乡)第1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后属“红锋高级农业合作社” 3、4分社;1958年9月属"金佛寺公社二坝大队”;1966年11月改称“东方红公社红卫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6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二坝村”,时辖6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将6个村民小组合为4个村民小组至今。
  现有居民205户、778人。
  【延伸阅读】赵惮捉弄万高公
  赵惮系河西乡一农民,以滑稽幽默著称;万高公系河西乡著名道士,据说法力了得,丰乐河两岸人家如有家宅不宁,大都请他去降妖捉怪。
  一年秋天,赵惮听说万高公到河东给人敬神,晚上要回来。他想试一下万高公的法力有多大、道行有多深,吃过黑饭就一个人夹着响啷皮皮褂子出门了。过了五坝河,来到大河桥下,皮褂子往身上一裹,就躺倒入睡了。子夜时分,万高公果然带着法器、骑着大叫驴往回走,老远就能听到嘈子声。赵惮爬起来,用响啷皮皮褂子装鬼了。毛驴有夜眼,到离桥不远的地方就扯着哨儿不走了。尽管高公怎么吆喝,它只到桥头猛一转弯又回头了。这样来来去去地折腾了四五个来回,驴就是不肯过桥。
  万高公认定桥下有鬼,于是拿出令牌、法铃、净鞭诸物驱逐恶鬼。先手持令牌“刷——刷——刷”地挥舞了一圈,桥下静悄悄的了。骑上驴再到桥头,驴又来了个倒回头。再拿出三清铃“铛啷啷——铛啷啷”上下摇了几遍,骑上驴再过桥,驴又倒回头了。最后挥舞净鞭"啪-啪-啪”地
  扯了三鞭,听不到桥下的动静了。骑上驴再过桥,这回总算冲过去了。那驴疯跑不敢慢站,万高公头上的冷汗大点点地淌,到家里一头栽到炕上就起不来了。
  两天后赵惮听说万高公病了,就买了些礼行去看望他。当问起高公的病情,高公就把前天晚上大河桥下遇到羊皮鬼的事说了,赵惮佯装不知说:“你咋不打令牌呢?”高公说:“打了。“
  “你咋不摇铃呢?” “也摇了。”
  “咋不扯鞭呢?” “唉!净鞭扯了才过来,只差用雷碗了。”
  过了几天,万高公过世了。再后来,万家人知道是赵惮装的“鬼”,扬言要找赵家的麻达。赵惮害怕吃官司,悄悄给万高公家送了一石老麦子以了仇怨。
  (据《酒泉民间故事》中靳庆春的《羊皮鬼》改写)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