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南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243
颗粒名称: 7.南坝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201-203
摘要: 南坝,本称“南坝圪塄”,简称“南坝”,系清初新城坝“徐公渠”下游诸坝之一。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南坝

内容

7. 南坝
  清代坝名、坝圪塄名
  南坝,本称“南坝圪塄”,简称“南坝”,系清初新城坝“徐公渠”下游诸坝之一。
  现今村名
  南坝村,因地理实体“南坝圪塄”而得名。原属原怀茂乡,今属银达镇。村域东至运家板滩,北至盘馍山戈壁滩,西至西坝村,南至原六分村。村委会驻地盛家庄,地理坐标:
  南坝村村委会大门
  东经98°35',北纬39°54',位于银达镇北部,在原南坝大队第4生产队(今3组)境内,南距镇政府驻地14公里。解放前属金塔县西区乡新城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金塔县新山乡;1954年10月随乡划归酒泉县河北区(3区);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为西坝乡联华农业合作社2分社;1958年9月为西坝公社南坝大队;1958年12月随社并入永丰公社(银达公社前身);1961年6月划属新立的怀茂公社;
  1962年6月划入从怀茂公社析出的“西坝公社”;1965年6月随社复人怀茂公1966年11月改称“跃进公社红光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7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怀茂乡南坝村”,时辖7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7个村民小组合并为4个村民小组;2006年8月,随乡并入银达镇至今。现有居民320户、1133人。
  【延伸阅读】运氏一门六秀才
  相传南坝运氏远祖家居凉州镇番(今民勤),曾为乾隆年间举人,初仕教谕,后为知县“不知何故,其一子独自携带考、妣画像一轴在肃州王子庄东坝上四分落脚,是为今南坝运氏始祖“文礼公”。文礼公在王子庄落脚未几,再迁至山南新城坝徐公渠坡泉下邑“开拓基址”、“爰立室家”。
  约近百年传衍,五世孙继环、继宗一文一武中了秀才。到同治二年,文秀才运继环已是坝圪塄地方的著名文人,《新城坝徐公渠开垦水程碑记》即为斯人所作。传至六世,运则先、运争先皆为廪生,运识先、运报先俱为增生,四人虽未在光绪年间中举,却能个个耕读专家。据说争先位居九品,可谓光前裕后而则先翰墨留香、术精青囊,不但为后世留下《重修九圣宫记》,还是北乡的风水先生,识先则卓而不群、名利不争,喜好辞赋,弱冠蜚声。报先则施教乡里,桃李成荫,兼研岐黄,治病救人。他不但是位好“先生”,还在光绪三十一年留下了《创修魁星楼落成记》之碑文。民国期间运氏后人有行医者,也有执教者,大多深受报先公影响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