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鸳鸯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185
颗粒名称: 1.鸳鸯池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154-156
摘要: 古池塘名、今水库名相传古时候讨赖河水流在今鸳鸯村西的河畔冲刷形成了一汪深水涮湾,形若池塘。这汪深潭引来一对鸳鸯在彼嬉戏,文人将其命名为“鸳鸯池”。
关键词: 地方史志 酒泉市

内容

1.鸳鸯池
  古池塘名、今水库名相传古时候讨赖河水流在今鸳鸯村西的河畔冲刷形成了一汪深水涮湾,形若池塘。这汪深潭引来一对鸳鸯在彼嬉戏,文人将其命名为“鸳鸯池”。地名含义:鸳鸯戏水之池,名称传衍至今。1946年,古池塘没入“鸳鸯池水库”中。
  [延伸阅读】我国最大的黏土坝心水库——鸳鸯池鸳鸯池水库位于夹山峰脊线南侧的峡谷中,东北据金塔县城12公里。水库始建于1943年6月,1946年11月建成投入运行,现为金塔县游览胜地。若乘船南出峡谷向北远鸳鸯池水库远眺望,可谓“高峡出平湖” !水库建设规模宏大,大坝气势雄伟,素有“塞上明珠”的美称。
  曾记否?自民国十一年(1922 )酒、金分水制度在茹公渠金上坪立案以来,酒、金两县人民常常在春夏之际为分讨赖河水而发生械斗,最凶的一次械斗将金塔西坝人张万录致死、多人受伤。金塔籍乡绅赵三爷(排行三,名积寿)为民请命,多次奔赴省府,要求政府拨款在夹山峡谷筑坝建库拦蓄丰水期余水,以解酒金两县长期的用水纠纷。赵积寿的精诚感动了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省主席谷正伦等大员,省府终于立项申报中央。水利部于1942年敕令西北水利林牧公司筹措16亿元建库资金,并派中央大学水利系主任袁素欣担任总工前来酒、金勘测坝址、库区,并作出项目可研报告(坝址选于酒、金分界线所在的峡谷中,库区预设在酒泉一侧)。1943年6月“酒泉肃丰渠鸳鸯池蓄水库”工程开工,工程分拦河大坝、输水涵洞、溢洪道三部分。金塔县出动民工49000多人次、酒泉县出动民工37000多人次参与建库工程。1946年11月5日,“河西金塔县鸳鸯池蓄水库”竣工,它是我国水利科技人员心血和酒、金两县人民汗水的结晶。竣工典礼之日,水利部次长,省建设厅厅长、水利厅厅长,西北水利林牧公司秘书长前来祝贺。
  1000多年前,南朝梁武帝曾罄尽财力在寿阳东南建造土石坝拦截淮水欲水淹南侵寿阳的北魏军队,大坝建成数月后垮坝。10()()多年后,袁素欣带领她的科研团队用现代科学技术修筑了我国最大的黏土坝心水库——鸳鸯池水库。新中国成立后,鸳鸯池水库历经5次除险加固、增容扩建,已形成目前集蓄水、防洪、发电、养殖、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大II型水利工程枢纽。最大库容量达1.048亿立方,最大回水长度12公里,担负着金塔县2.7万公顷耕地的灌溉任务和防汛功能。
  现今村名鸳鸯村,因“鸳鸯池”在其西侧而得名。原属原临水乡,今属三墩镇。村域东接芮草滩至高台县界,北至夹山,西至讨赖河,南至闇门村。驻地薛家庄,地理坐标:东经鸳鸯村村委会驻地98° 51',北纬39° 50',位于三墩镇东北部,在原鸳鸯大队第四生产队(今2组)境内,西南距镇政府驻地17公里。 1949年10月建政时属临水区闇门乡的3、4行政村和金塔县金大乡1()村;1953年7月金大乡10村划归酒泉县后与闇门乡的3、4行政村合建鸳鸯乡;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闇门乡并入;1958年9月以原鸳鸯乡地域建“临水公社鸳鸯池大队”;1966年11月改名为“永新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6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临水乡“鸳鸯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2004年因鸳鸯池水害1组被整体迁往城郊农场,时辖5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将5个村民小组合并为3个村民小组;2006年8月,鸳鸯村随乡并入“三墩镇”至今。现有居民142户、501人。
  境内有大口子山烽燧和鸳鸯池汉墓群。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