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明清时期的讨赖河诸坝介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170
颗粒名称: 【延伸阅读】明清时期的讨赖河诸坝介绍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1
页码: 144
摘要: 讨赖河汉称“呼蚕水”,是汉魏晋王朝波河而设酒泉郡福禄县、会水县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西南到东北沿线遗留的“三百户”、“东关”、“梁家山”、“鸳鸯池”诸墓群,便是这一时期汉民族西渐并波河定居的历史明证。南岸依次有兔儿坝、沙子坝、黄草坝、柳树坝。北岸有河北坝和下古城坝。上述诸坝及沟渠解放初期仍然沿用,许多沟渠名演变为现今村名,是我区地名的主要来源之一。
关键词: 地方史志 酒泉市

内容

【延伸阅读】明清时期的讨赖河诸坝介绍
  讨赖河汉称“呼蚕水”,是汉魏晋王朝波河而设酒泉郡福禄县、会水县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西南到东北沿线遗留的“三百户”、“东关”、“梁家山”、“鸳鸯池”诸墓群,便是这一时期汉民族西渐并波河定居的历史明证。唐、宋、元诸朝沿途水利状况不明,明弘治年间及其后,官府在沿河两岸安插了关外诸夷,苜蓿沟、达子沟等由时而兴,万历、乾隆方志对官府在沿岸建坝拦水、引水灌田的水利设施记载的较为详细。南岸依次有兔儿坝、沙子坝、黄草坝、柳树坝。兔儿坝,“坝口起于东岸,宽一丈五尺,深五尺,长二十里。”分沟四道:依次是西二分沟、亥家沟、大墙沟、东边沟(今均属嘉峪关市文殊镇);沙子坝,“坝口起于东岸,宽一丈六尺,深六尺,长五十里。”分沟十二道:依次是善家沟、大泉沟、陈家沟、冯家沟(以上今属嘉峪关市文殊镇)、侯家沟、张良沟、司家沟、苜蓿沟、石头沟、校场沟、东二分沟,上仰沟;黄草坝,“坝口起于东岸,宽一丈四尺,深五尺,长六十里。”分沟十三道:依次有葡萄渠、上莱家沟、下莱家沟、三百户沟、项家沟、高桥沟、南石河沟、北石河沟、官南沟、官北沟、站家官沟、站家深沟、四坝沟;柳树坝即水磨沟,依次浇灌柳树头墩、柳树二墩、柳树三墩田亩。北岸有河北坝和下古城坝。河北坝(又名丁家坝)分沟十道:内分安远沟、新城坝、老鹳闸、老君闸、丁家闸暖水沟、中所暖水沟、新沙坝沟、达子沟、蒲草沟、谭家沟。上述诸坝及沟渠解放初期仍然沿用,许多沟渠名演变为现今村名,是我区地名的主要来源之一。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