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关城扁墩、关城东南角墩、石头庄儿墩、乱古堆崖墩和邢家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099
颗粒名称: 16.关城扁墩、关城东南角墩、石头庄儿墩、乱古堆崖墩和邢家墩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87-89
摘要: 介绍了关城扁墩、关城东南角墩、石头庄儿墩、乱古堆崖墩和邢家墩概况。
关键词: 地方史志 酒泉市

内容

16.关城扁墩、关城东南角墩、石头庄儿墩、乱古堆崖墩和邢家墩
  关城匾墩,是倚靠在东关城南墙正中部位加筑的底座面呈矩形烽墩,确切位置在今东关一校西侧的路口处。关城东南角墩,确切位置在今巨龙景苑东南角,建设路东口北侧,老城改造前尚存,今无遗迹。石头庄儿墩,离城十里,俗称“牌路梁墩”,位于茅菴河大桥东百米的公路北侧,前几年还有烽墩遗址存在。乱古堆崖墩,离城十五里,曾位于今沿山公路路口东北百米处的崖头上,俗称“东崖头墩”,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拆毁。邢家墩位于乱古堆堡角墩与东崖头墩
  之间,坐落在营尔河东岸的崖头上,因近邻邢家庄而得名,今地属三奇堡村3组西南端。明嘉靖三十二年前,州城东南一线的第一座烽墩是乱古堆堡(今三奇堡)的东北角墩,为什么嘉靖三十二年不仅在两城之间东半部添筑了三座烽墩,还在东关城的南墙外又添筑了两座?原来在正德初年,朝廷关闭了嘉峪关,将罕东卫、罕东左卫(即沙州卫)、赤斤(金)卫的属番分别集中安置在今金塔县西片、肃州东关和高台白城山山区,将零星归来的关外属番安插在肃州南山各山口。安置于金塔和高台的属番祖上是亲枝,他们南北联手想夺去肃州东部的莲花、明海草原,于是金塔西片的部落首领日羔刺,不但利用番僧在东关内修建顺城寺(寺在“东南角墩”下的东关厢内)、在东稍门外修建钟家寺来安插番僧做耳目,还在树林东沟修建了所谓的“满汉庄子”(位于总寨镇原牌路村1组的西北端)和临近庄西北角的鸽塘。庄子是南山诸番下山积储抢来财物用的,豢养的鸽子则往来于东关、金塔、高台之间以传递情报。肃州驻军传递警报用的是狼烟烽火,而他们传递情报用的是信鸽。由于他们能及时窃取官方情报,每次抢劫必能得手,弄得肃州军、政当局十分被动,也很头疼。上述五墩的添筑,是这些人逼出来的。关城角墩是用来居高临下监视出入顺城寺和钟家寺人员的,关城扁墩是用来监视东关厢动向和出入归华寺人员的。乱古堆崖墩和邢家墩是用来监视“满汉庄子”的。唯石头庄儿墩的作用单纯,东接乱古堆堡墩烽火,西传在城墩。《肃镇华夷志》“烽堆”条下载:
  “关城匾墩、关城东南角墩、石头庄儿墩,先年无。近年日羔刺筑庄于’五个塔儿’,议者皆以为此番狼子野心,恐招别衅,不可容其筑庄。自兵备副使王仪升任,日羔刺筑庄四面有墩,恐其藏番截路抢人,况去乱古堆近。嘉靖三十二年,兵备石州张玭、参将崔麒添筑墩、营一座。”这儿所谓的“营”,指牌路梁石头庄儿墩南侧曾有的那座土围子,延至清代皆有驻军;民国时曾为国民党第八补给区的油料库;解放后沿用一个时期后闲置,10年前甘新公路改道时将其拆除修建了茅菴河大桥东的三岔路口。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