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杏花村酒坊的归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075
颗粒名称: 【延伸阅读】杏花村酒坊的归宿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61-62
摘要: 介绍了杏花村酒坊的故事。
关键词: 地方史志 酒泉市

内容

【延伸阅读】杏花村酒坊的归宿
  杏花村酒坊,曾坐落于总寨堡对面的杏树园中(今总寨畜牧站到总寨卫生院所在的区域皆在其中,占地面积十多亩),是明清肃州境内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酿酒作坊。
  杏花村酒坊,始建于明代,具体年限不详,主打品牌是窖香浓郁、酒味醇厚的“杏花村系列白酒”。明清时期,杏花村系列白酒远销额里子河(今内蒙额济纳旗)、定远营(今内蒙左旗)、宁夏、包头乃至绥远(今河北张家口)和新疆,几乎饮誉北方“九边”地带。杏花村白酒,原料来自祁连山各山口番夷种植的青裸,取“小闸泉”优质泉水精工酿造而成,直到酒泉解放,原料的来源、水源的选择数百年未变。
  杏花村主人经营有方。民国时期,杏花村酒坊已成为集食品加工、酒类酿造为一体的综合性深加工作坊。除生产杏花村系列白酒外,还选用营尔的黄米生产米酒、米醋,选用三奇堡的小米生产米糖,用总寨出产的黄豆加工酱油。五仁月饼等应时食品也适时烤炙。酒类、食品的原料选用以及生产环节的严格把关,是杏花村酒坊主人变换十几代而作坊不倒的根本原因。
  解放后,总寨区政府修建供销合作社占去了部分地皮,有些车间被拆除,产品种类于是大幅度减少。“公私合营”后,作坊停产,设备和技术工人被合并到酒泉县食品厂,其中酿酒车间、糕点车间的工匠大多来自“杏花村酒坊”。
  今酒泉酒厂,系酒泉县人民政府于1981年将酒泉县食品厂酿酒车间剥离出去的企业。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