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王佛爷与西寨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072
颗粒名称: 【延伸阅读】王佛爷与西寨寺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56-57
摘要: 讲了了王佛爷与西寨寺的故事。
关键词: 地方史志 酒泉市

内容

【延伸阅读】王佛爷与西寨寺
  王佛,肃州“红山西寨人”,名讳为何?史书无载。
  清《肃州新志•仙释》载:“王佛,红山西寨人,十二岁始言语,即识字;屡发颠,食时能翻瓷缸耳。于缸内打坐西寨寺,乾隆年间奉诏入朝,赐号’圆觉’。今六佛殿塑供少年像身披袈裟云系当日御赐,人称’王佛爷’。”作者简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具有特异功能的本地高僧。
  王佛爷十二岁才会说话并能断文识字,属大器晚成者。他屡发颠狂并在缸内打坐,这些奇异举动尚可让人理解,但吃罢饭能将瓷钵翻过舔净,却让人不可思议。也许正是他的特异功能使州人惊诧,才惊动了皇帝。乾隆年间,他奉诏入朝,被赐号“圆觉”。未成年的圆觉大师能预知未来之事,令乾隆皇帝刮目相看,所以西寨寺的六佛殿才得以赐建,殿内供奉身披袈裟的少年像,是王佛的生像。先前众人眼中的“王颠”,被称为“王佛爷”,这种戏剧性的身份转换,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
  西寨寺建于何年,笔者探访多年尚未调查清楚,但王佛爷少年打坐西寨寺,说明西寨寺至少是乾隆以前的建筑,而西寨寺扩建六佛殿的时间,无疑在王佛爷成名之后的乾隆年间。
  西寨寺,座落于今西寨7组的何家庄,即沿山公路拐弯处的东北方向一里处,座北向南,建筑规模相当宏大。1951年捣毁神像;1957年改办小学;1958年后被拆除支援酒钢建设。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