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020
颗粒名称: 木球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页码: 515-516
摘要: 木球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时“打篮子”“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比赛在长40米、宽25米的场地上进行。每队上场队员5人,手握击球板,运用传、接、运、抢和击球射门等技术,避开对方防守,将球击入对方球门得分
关键词: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木球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时“打篮子”“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比赛在长40米、宽25米的场地上进行。每队上场队员5人,手握击球板,运用传、接、运、抢和击球射门等技术,避开对方防守,将球击入对方球门得分。全场比赛时间40分钟,每半场时间为20分钟,两半场中间休息10分钟。
  木球比赛近似曲棍球和冰球。运动员持击球板快速奔跑、传接配合,被击出的球快速飞出,瞬间入门得分。木球竞赛显示个人高超技巧与集体配合默契,深受回族青少年喜爱。
  木球的球具包括球、球杆、球门,由原木制成,造价低廉。球杆的头部成T字形,状如瓶子;球门由两只木瓶子中悬挂―只木水杯构成。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