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传统游戏
回族喜爱武术运动,其传统体育经历了从风靡民间,到少人问津,再到重现活力的发展过程。其中惯牛、木球、爬木城、掷子等项目都让人津津乐道。
掼牛掼牛是回族的一项传统竞技运动。“掼”是扔、摔、掷的意思,也可称之为回族斗牛。
回族的掼牛与西班牙的斗牛不大一样,西班牙斗牛要用剑把牛刺伤。而回族的掼牛,不用任何武器,完全靠个人的勇敢与体力把牛摔倒。
掼牛活动在回族聚居区比较受重视,这主要与回族爱吃牛肉、经常宰牛有密切关系。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回回营,居住着近千户人家,他们每年过宰牲节时,都要宰上百头牛。每次宰牛都要把牛赶在一起,然后由四五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着绳子和木棍,互相配合把牛捆住摔倒。有一次在捆一头大公牛时,一个小伙子被牛抵伤,不久“无常”了,乡亲们为此很伤心。第二年过宰牲节时,有一个勇敢聪明的年轻人,他眼尖手快,不用别人帮忙,一个人用敏捷的动作把牛掼倒了。乡亲们赞不绝口,广泛传说。在他的影响下,以后每年到了宰牲节,有不少精明能干的小伙子踊跃来掼牛。从此以后,掼牛成了回族群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掼牛没有什么严格规则,主要是根据每个人的力量和技巧,在一定时间内把牛掼倒为目的。回民在掼牛表演时,一般都机智灵活,面对触角似剑、暴跳如雷的大公牛,跨步向前,双手紧握两只牛角,全神贯注,用力把牛头拧向一侧,然后马上用右肩扛住牛下巴,把牛脖子使劲一别,大公牛前脚立刻跪下,随即用力压住牛的颈部,通过拧、扛、压等一系列动作把大公牛掼倒,使之四脚朝天。
木球木球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时“打篮子”“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比赛在长40米、宽25米的场地上进行。每队上场队员5人,手握击球板,运用传、接、运、抢和击球射门等技术,避开对方防守,将球击入对方球门得分。全场比赛时间40分钟,每半场时间为20分钟,两半场中间休息10分钟。
木球比赛近似曲棍球和冰球。运动员持击球板快速奔跑、传接配合,被击出的球快速飞出,瞬间入门得分。木球竞赛显示个人高超技巧与集体配合默契,深受回族青少年喜爱。
木球的球具包括球、球杆、球门,由原木制成,造价低廉。球杆的头部成T字形,状如瓶子;球门由两只木瓶子中悬挂―只木水杯构成。
爬木城以粗木杆制成一个长4米、高3米的木框,中以横木数根相间,如梯墙状,竖在地上固定好,称为“木城”O参加者在规定距离外快速奔向木城,以先攀到顶者为胜。
掷子掷子也叫“扔石锁”、“举石锁”,回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掷子是用青石打制成古铜锁形状的石器,后由石质改为铸铁。演练掷子的动作有扔高、砍高、扔荷叶、接高、接荷叶,其名称为;支梁、扇梁子、砍跟斗、撤荷叶、嘴巴荷叶等。近年来又发展了一些新的动作。这项活动可锻炼身体的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