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家家
过家家,是流传于全国各地的一种儿童角色扮演游戏。即几个小伙伴分别扮演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如“爸爸”“妈妈”“孩子”“宠物”等等,利用简单的道具,模仿成人日常家庭活动。如:做饭、照顾孩子、结婚等等。也有摹拟生产活动的。
过家家,其产生年代久远。游戏的方式和称呼由于时代不同和地区不同有较大的差异,但其实质都是模仿现实生活的场景,客观上能帮助儿童理解不同的生活角色。类似的游戏有“娶媳妇”和“骑马打仗”等。尤其是孩子,他们在游戏中,往往把自己扮演成父亲、母亲,将玩具娃娃视作自己的孩子,有时邀请邻居的孩子来客串一个角色。孩子们玩这种游戏时,是十分认真的,一招一式俨然与实际生活中的大人无二,然而神情稚嫩,使人忍俊不禁。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过来的肃州人,他们小时候在玩过家家时,拿几块砖或土坯搭成灶台,舀来的水是炒菜用的“油”,随处挖来的泥土就是“米”,随地捡来的碎砖碎瓦做“盘子”。兴致来了,还会拿几根火柴,装模作样地点火做饭。“家里”的家具、摆设一般只具有象征和虚拟意义,可能两块破砖头拼在一起就是桌子,如果有个洋娃娃,简直是很豪华了,如果没有,脏兮兮的小板凳也可以假装是宝宝,可以拖着它逛街。街道也是虚拟的,几步见方。同时,对着宝宝念念有词,说些“宝宝,妈妈领你逛街街”之类的甜言蜜语。还有的自制玩具娃娃,把一个小布头儿卷起来之后对折,然后用棉线扎紧,就略具人形,然后,就把这个“小孩儿”放在空的火柴盒里,当然,小孩儿有铺有盖有枕头。
过家家是一种与儿童智力和认同发展相关的的模仿行为,也让小孩子们尝试到了当大人的那种威严,被认为能满足幼儿模彷成人的需求,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并练习人际互动。
过家家的趣味主要在对话、想像和创造的过程,还有模仿成人、扮演照顾者的满足感。对幼儿来说,现实世界通常少有扮演照顾者的机会,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抽出点时间,把自己的思维方式退回到小时候,和孩子一块儿“过家家”,帮助他们拓展角色,多了解周围的世界,这是接近孩子、了解孩子的极好机会,也是引导孩子掌握良好的待人接物方式,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有一个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