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978
颗粒名称: 踢毽子
分类号: K892.2
页数: 4
页码: 493-496
摘要: 踢毽子,又称打鸡,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深受青少年儿童,尤其是少年女子的喜爱。
关键词: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踢毽子
  
  踢毽子,又称打鸡,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深受青少年儿童,尤其是少年女子的喜爱。
  毽子种类可分为鸡毛毽、皮毛毽、纸条毽、绒线毽等几种。旧时常见的毽子一般用禽类羽毛和金属钱币做成。据记载,踢毽子在唐宋盛行时,集市上还出现了专门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明代开始有了正式的踢匿比赛;清代在毽子的制作工艺和踢法技术上,都达到空前的程度。20世纪30年代后,踢毽运动曾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扶植发展这一传统运动项目,杂技团还专设踢毽子节目,出国表演,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1963年,踢毽子同跳绳等一起,被列入国家提倡开展的体育活动,已编入小学体育教材加以推广;1984年,国家体委正式将踢健子列为全国比赛项目,并颁布了《毽球竞赛规则》,改称踢健为“毽球”;1987年中国犊球协会成立,此后每年都举办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职工毽球赛、全国中学生毽球赛三大赛事;在1995年的全国民族运动会和1996年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上,毽球也被列为比赛项目。
  发展至今,毽子制作的种类繁多,除延用古代的办法以外,一般的说有四种。其一,用橡胶制作毽座,含毽底和毛筒一次成型,在毛筒上套金属片和塑料片,在毛筒中插上鸡毛或其他禽类羽毛制作的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羽毛毽。其二,用金属片为底,以纸剪成各种花色缨的手工制作的纸毽。其三,以各种色布条为缨,以大组扣为底做的手工布毽。其四,以塑料做成的各色装饰性毽子。在一般日常的踢毽活动中所使用的毽子,按照外观尺寸来区分,大致分为大毽、中毽、花毽和毽球毽。大毽是供一般初学者和平时娱乐所用。中毽使用范围最广,即可用于娱乐,也可用于比赛。花毽的装饰性最强,使用的羽毛品种繁多。毽球毽飞行速度最快,其羽毛短小、高度很低,一般使用鹅毛制作,只在毽球比赛中使用。
  踢健子对场地要求不高,只需一小块比较平坦的空地即可,越是技艺高的对场地要求越宽。踢法多种多样。既可以比次数,也可以比连踢的时间,还可以比踢的花样。
  毽子的踢法主要有“盘、拐、绷、蹬、挑、磕”六种,用脚内侧踢为“盘”,用脚外侧踢为“拐”,用脚面踢为“绷”,用脚掌踢为“蹬”,用脚趾踢为“挑”,用脚后跟踢为“磕”等。不算双脚同时离地的跳跃动作和其他复杂动作,踢毽子的基本动作共有八种,即盘、蹦、拐、磕、抹、背、勾、踹。动作包括内踢,即盘踢,用脚内侧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直踢,即蹦踢,用脚面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外踢,即拐踢,小腿向同侧身体侧后方弯起,用脚外侧或脚后跟在身体侧面或侧后方踢。膝击,即磕踢,膝部向前提起弯曲,用大腿的正面或膝部击毽。叉踢,即抹子,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从背后绕至前腿外侧用脚内侧或脚心踢。背踢,即倒打或背毽,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向身后弯曲用脚心踢。倒勾,背对毽子即将运行的方向,在身体前上方用脚面向身后踢。踹毽,即踏毽,在身体前方、侧面或身后用脚心或脚外侧踢。
  违规动作:其一手毽,肩胛骨以下直至手指尖下接触毽子的动作被视为“手毽”。其二留毽,导致毽子在身体、鞋或服装任何部位滞留不动的各种动作都称为“留毽”。其三落毽。只要毽子落在本方场区内的地上,无论是因为对方动作的结果还是本方动作的结果,都被视为“落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肃州区和全国一样,生活物资并不丰富,毽子制作只能因陋就简,大多都用麻钱、破布条、鸡毛、粗线之类的东西扎制健子,最讲究的要属用芦花大公鸡脖子和背部的毛做成的健子。这种犍子踢起来五颜六色,在人群中十分引人注目。那时候,踢毽子的人们有说有笑,有喊有叫,有逗有让,气氛融洽热烈;毽子一旦落地,一片哗然,一片惋惜。场面十分有趣。
  踢毽子运动简便易行,老少皆宜,对一些慢性病有一定的疗效。踢毽子时,随着毽子的起落,脊椎各关节屈伸有节、有度,椎体的深、浅层肌及颈前、颈后肌等一张一弛的功能锻炼,避免了椎关节的僵化,增强了关节的稳定性,对预防颈椎病,修整了腰肢体态。踢毽儿时双上肢有节律地摆动,运动了肩、背部肌肉、关节,对患有肩周炎的中老年人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毽子虽小,娱乐和艺术等功能俱全,魅力十足。踢毽子时要心到、眼到、脚到;反应要灵敏,动作要迅速,相互配合要心领神会。大家围在一起,你一脚,我一脚,飞舞的毽子牵动着所有人的眼球,调动着人的责任感,激发着人的团结精神。心态的调整寓于小小毽子的腾飞起落,有效地防治了“亚健康”状态。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