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头上不动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933
颗粒名称: 太岁头上不动土
分类号: K892.2
页数: 3
页码: 445-447
摘要: 民间传说,太岁是专管动土的凶神,太岁在哪个方位,哪就不能动那边的土。过去民间建房时,都要请阴阳先生看看太岁在不在?上梁时,也要挑太岁不在的日子。如在太岁方位动土,就会挖到一种会动的肉块,即是太岁的化身。如果人的命运正旺,还不至于怎样;运气不佳,命象衰微,就会遭到丧亡的灾难。因而人们最怕遇到太岁,常常畏之如虎,那些凶恶、难惹的人,就被称之为“太岁”。“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也就成了恶霸们吓唬人的口头禅。
关键词: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太岁头上不动土
  
  肃州人老实厚道,轻易不会惹是生非。尤其是老辈人,一直把“太岁头上动土”和冒犯横行霸道之人相联系,说是:“太岁头上动了土,就要倒大霉”。
  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它和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就在哪个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如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招来灾祸。现代人已经了解到,太岁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只是一种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原生质生物,即一种黏菌。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有发现该种生物的报道。而酒泉富康,还为在西洞镇发现的“太岁”,建了一个“太岁馆”,供游人参观。
  太岁头上不动土,是国人的一句老话,它表明一种文化忌讳。过去人们认为,一旦触犯这种忌讳,真的会招致灾祸。唐代《酉阳杂俎》一书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广异记》中也说:晃良贞不怕鬼怪,每年要在“太岁”头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块,用鞭子打了几百下,扔到大路上。当夜有人看见有些神人骑马坐车来慰问那肉块,并问:“太岁”兄,你为什么受他辱打而不报仇呢?答曰:“那人血气方刚,气势正望,我也没办法。天明后“太岁”就不见了。因此,“太岁”向来被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的命运。但它无影无踪,而又无处不在。民间传说,太岁是专管动土的凶神,太岁在哪个方位,哪就不能动那边的土。过去民间建房时,都要请阴阳先生看看太岁在不在?上梁时,也要挑太岁不在的日子。如在太岁方位动土,就会挖到一种会动的肉块,即是太岁的化身。如果人的命运正旺,还不至于怎样;运气不佳,命象衰微,就会遭到丧亡的灾难。因而人们最怕遇到太岁,常常畏之如虎,那些凶恶、难惹的人,就被称之为“太岁”。“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也就成了恶霸们吓唬人的口头禅。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