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摊煎饼
每逢二月二,无论贫富,家家户户都要摊煎饼、献供敬神,以示补天补地。说是要替女蜗娘娘补天,不要下太多的雨水,造成洪涝灾害。民遥“二月二,雨水流,摊的煎饼搭墙头”。所以,煎饼,是二月二必做的食品。
煎饼,是用面粉和玉米粉调成糊状的杂面摊烙而成。肃州人则多用细面粉调成糊状,将适量面糊舀入平底锅摊匀,烙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薄饼。烙成饼后水分少较干燥,形态似牛皮,可厚可薄,方便叠层,口感筋道。一般圆形,疏松多孔。折后为长方形,将炒好的豆芽、韭菜、肉丝、蛋丝放在煎饼上面,卷成筒状,一口咬下去,鲜嫩可口无比。
煎饼,起源甚早,是传统食品之一,种类较多。从原料上看,有小麦煎饼、米面煎饼、豆面煎饼、玉米面煎饼、高粱面煎饼等等;按口味不同,有咸煎饼、酸煎饼、甜煎饼、五香煎饼等等。肃州人喜欢将咸韭菜切段,放在面糊糊中搅匀,做成咸淡适口的煎饼。煎饼不易变质,易保存。卷以小菜而食,风味别致。
据传,煎饼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沂河、涑河之间,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困乏,又不能造饭,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面粉为浆,将铜罗置火上,用木棍将面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食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当地人也习得此法做食,但铜罗昂贵,且易开裂,人们便以铁做成罗状的煎饼烙。从此,煎饼便在各地民间流传开来,成为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