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包饺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895
颗粒名称: 正月初一包饺子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4
页码: 366-369
摘要: 按肃州民间习俗,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无论穷富人家,除了用正常准备的油饼子等食品招待来客外,正月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
关键词: 饮食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正月初一包饺子
  
  按肃州民间习俗,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无论穷富人家,除了用正常准备的油饼子等食品招待来客外,正月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
  饺子,是深受肃州人喜爱的传统特色主食和地方小吃,又称水饺。肃州人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自然十分喜欢包饺子、吃饺子了。饺子的质量视家庭条件而论,一般用猪、羊肉拌萝卜或洋芋做馅。饺子一般要求除夕晚上都要包好,初一破晓吃。初一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肃州民间传说,人间的“招财童子”和天上的“进宝郎君”原是一对挛生兄弟,他们共享人间香火,同为众生造福,很受百姓拥戴。后来,“进宝郎君”被天庭擢用,分别时二人立下盟约,大年岁首“招财童子”以燃火为号,后来演变为放烟花爆竹,“进宝郎君”就将天宫宝物偷送人间。人们为了“得宝致富”,便以饺子为象征,从古到今沿袭传承。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据说,饺子原名“娇耳”,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药物,用来治病,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在民间流传。清史记载:“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裸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说明新春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
  千百年来,饺子做为春节家家餐桌不可缺少的美食,不仅形如元宝,取“招财进宝”之意,还因饺子有馅,便于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有的人家,在包饺子时,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意为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的人家,在吃饺子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有的还会把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包在饺子里面,意为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好运不断。
  过年包饺子、吃饺子,还有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内容。比如,芹菜馅的饺子,取勤财之意,故为勤财饺,希望来年更加勤劳、务实,财富源源不断而来;韭菜馅的,取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既祈求财富长久,又祝愿天长地久,人长久,一家人都能够健康、和睦、快乐、幸福;白菜馅的,取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是对百样之财的祈福,也是对新婚夫妇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香菇馅的,取鼓财之意,故为鼓财饺,因“鼓”有高起、凸出之意,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谓之鼓财,也有希望晚辈出人头地的美好祝愿;酸菜馅的,取算财之意,故为算财饺,如果钱多到要算一个晚上,那是多少呢?谓之算财,或是对选择的祝福,愿亲朋都能有个好的选择,好的开始。肉菜馅的,取有财之意,故为有财饺,祝福你有财,更祝福你有才。鱼肉馅的,取余财之意,故为余财饺,祈愿年年有余;付出的是辛劳,得到的就是财富,余留下来的是健康。牛肉馅的,取牛财之意,故为牛财饺,5祝亲友身体健康,牛气十足。羊肉馅的,取洋财之意,故为洋财饺;洋,即广大,众多,比海还广阔;祝愿年年发洋财。大枣馅的,取招财之意,故为招财饺;野菜馅的,取野财之意,故为野财饺,希望得到合法的意外之财。蔬菜馅的,即素馅、菜馅,取财到之意,故为财到饺,谓之财到,接财纳富。甜馅的,取添财之意,故为添财饺,更与天才谐音,谓之添才。
  所以,就有祝福短信云:饺子祝您,为人勤财;夫妻百财,家有余财;投资鼓财,出门财到;进门添财,偶遇野财;天天招财,身体牛财;事业洋财,家庭久财;万事算财,一生有财。
  饺子,这一传统美食,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