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880
颗粒名称: 盖房
分类号: K892.2
页数: 4
页码: 339-342
摘要: 俗话说:“娶亲盖房,大家帮忙”。过去人们盖新房,是家中大事。从决定建房,开始备料,拉石头,运泥沙,绑把子,亲朋必定前来帮忙,这叫做“邻帮相助”。所以,旧时肃州人建房,从最初的破土动工,到最后建成,都有各种不同的仪式。
关键词: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盖房
  
  俗话说:“娶亲盖房,大家帮忙”。过去人们盖新房,是家中大事。从决定建房,开始备料,拉石头,运泥沙,绑把子,亲朋必定前来帮忙,这叫做“邻帮相助”。所以,旧时肃州人建房,从最初的破土动工,到最后建成,都有各种不同的仪式。
  一般盖新房,都要提前筹划。从选址、谋划建几间房子、备料,到最终开工建造,如果不顺利,有的可能需要好几年。一般建房都是在年前就把一切都准备妥当,翻过年春暖花开时节,庄稼播种完毕,大部分邻居消闲下来,请好泥瓦匠、帮工,才开始动工。
  第一是选址。农村住宅讲究离水源近,以位于河流交汇处的高台上为最佳。如在居民点或平原地带,住宅最好坐北朝南以避风向阳,免受风雨的侵扰。肃州民居大都远离水源,因此多遵循“坐北朝南屋,住着好享福”、“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屋朝南,人向阳”的原则。如果是集市住宅,则讲究阳面、顺路、顺眼、人流量高。
  第二是择日。请人查看、挑选黄道吉日。某个时辰砌墙、某日升大梁、某月某日进火,都要心中有数,不能随心所欲。
  第二是破土。在吉日请瓦匠丈量“开基”,即破土。—般要在墙基上砌一块青色的奠基石,上刻“泰山石敢当”作为镇宅符,寓意所向无敌、百鬼可镇、灾祸敢当。破土前还有一个小前奏,泥瓦匠拉好线后,要请阴阳先生用罗盘堪舆经纬定屋向;第四是上梁。上梁时间确定后,房主即遍告亲友,到上梁的吉日良辰,亲友们就会带着礼品来参加上梁仪式,名为“贺房”,有以红布为礼品来贺的,称为“挂红”。上梁时,先在梁和檁上贴横批、竖联。横批、竖联有“吉星高照、上梁大吉、安檁大吉、太公在此、游龙戏凤安玉柱、春暖花开上金梁、金凤满屋红又红”等。脊檁正中,横着扎两双红筷子。上面的一双,横排三枚铜钱,从两双筷子的正中,垂下一条红绳,红绳上先系竖排的五枚铜钱形成一个钱串,钱串下再系一块一尺见方的红布,红布下端的两个角上,各缝一枚铜钱。所用铜钱,以铸有“太平”、“康熙”字样者为佳。脊檁上事先缠挂上鞭炮。筷子、制钱、红绳、红布构成一整套装饰物,谐音“快快发财”,其意于祈福求吉;筷子、绳子和布均为红色,加上燃放的鞭炮,还有驱邪镇宅之意。
  抹好或缠扎好梁时吉时已到,东家先着人在房架四周燃放鞭炮。同时,木匠瓦匠及前来帮忙的人一齐动手拉梁上架。主人父子或兄弟一人一头,将梁交给泥瓦匠,一级一级送上去,中途不能让梁掉下地,每升一级,接的人要高叫一声:“高升”。梁放到预定位置后,接着就是上檁子椽子,盖席子、上房泥、扣瓦片,抹墙、上灰,铺地砖。
  现在肃州农村建房,大都建混凝土结构的平房或楼房,式样新颖美观;一般都承包给工程队施工,没多少讲究,虽您平常不管吃喝,但开工酒、下基酒、上梁酒、圆工酒,户主必得准备,招待工匠和帮工者。房子盖好后,有钱的人家,还要装修,购置新家具、家电、太阳能热水器等等。
  一切准备停当,就要进火,生火做饭。进火前,泥瓦匠关上门,到了进火时辰,再由泥瓦匠打开,泥瓦匠在前引路,带屋主人家进火,主家男人举火把,女人提灯笼,跟着泥瓦匠后面,先前厅后尾厅,先右房后左房,依次绕一周。屋主人后面,是担担的人,一共分七担,一担谷米,二担衣服被铺,三担是三鸟六畜,四担是油盐酱醋,五担是砧板薄刀,六担是水,七担是柴,依次而进。最后到厨房,男人把火把放进灶膛,主家开始煮馍馍。第二天一早,主家贴新对,祭神、摆酒,一直闹到日下西斜,才铺床睡觉。
  这是一般的规矩,其中还有很多零碎枝节,让人防不胜防。比如建屋期间,女人不准头发散乱向对新屋;泥瓦匠不准跨红梁,红梁不准钉钉;进火要讲好话;泥瓦匠的工具要检点好,不能埋在主人家里。屋建好后,若主人住不遂心,说进了邪,还要前后在大厅去三排瓦,重新涂梁驱邪。
  不过,这些禁忌,现在已很少有人讲究。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