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碑
父母去世后,子女为表示孝心、敬重和悼念,多在坟墓上立一块碑。还有一些人家因久居外地,不常回家上坟,怕以后坟头越来越多不便寻找,就为亲人的坟莹立座碑,等于作个记号。
碑分“后土碑”和“纪念碑”。后土碑为祖坟碑,作用类似于地契,立在坟墓的后边,不可轻易移动。纪念碑为父母双亲或某个人的碑,立在坟墓的前头。纪念碑,一般在父母一方去世,就可立碑。也有的讲究父母双亡三年后,才可立碑。
民间认为,墓碑相当于阴宅的正堂,是吸纳外气的咽喉,其朝向关乎吉凶较大,因此立碑时碑向不可随意。立碑时间,最好选在清明时节。在清明节祭扫祖坟时立墓碑,也是肃州的民俗。本方民俗在阴宅讲究上,把坟地上的一草一木,甚至一铁掀土都与坟墓的吉凶相联系,即使不信风水者,也都本着邀吉避凶的愿望,尊重乡风民俗立碑动土。
立碑原来是墓葬常规,一段时间,受政治气候影响,逐渐衰落。近些年,乂渐渐时兴起来。不过,起初的碑都是用水泥抹的,很简单,就刻个姓名,“记号”的功能很明显。现在,立碑则多用石料,并越来越讲究,人们多用大理石、花岗岩和大青石立碑。
肃州人立碑注重几个要素。第一是选日课。根据立碑的坐山,选择一个吉利的时间。如果在清明节立碑,应在清明节前一周和后一周的半月之内;如果在其它时间立碑,必须要精确选择时间,马虎不得。而一年当中有两个时间段,不必择日。其中一个时间段,是清明节前后,在坟墓上添土、立碑、栽树等,百事不忌。再一个是重阳节,符合选日子的标准,百事不忌。此外是父或母去世,停灵三日或五日、七日安葬,还有选日迁坟,本来就要动土,不必另选日立碑。第二是朝向合理。这项操作十分专业,要根据流水来去的方位、地势高低等地理形态,用罗盘准确定向。第三是碑面的质地颜色。材料以石碑最好,久耐风化,不在乎石质的贵贱。碑面的颜色应是黑色或灰色,不可用艳丽的色彩。第四是石碑的大小适宜。不宜过高过矮,一般低不过腹高不过颈,并非越高大越好。墓碑形状,要长方形,要有规有矩,不要太窄太宽。
一般墓碑,都有碑座,夯基落座,碑立座上即可。如有香案,须放碑前。石碑上一般刻有墓主人的名讳、立碑人(一般是子孙)的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立碑日期等;也可以写死者生平事迹,及家族其他人的姓名和与死者的关系,一般写下死者的后辈三代。
碑刻要阴刻,即凹刻,不可凸刻。再者字体不宜是行书、草书,最好是庄重的魏碑体、隶书、楷书。字的大小与碑身比例协调,能寓吉祥之意,墓主的家人,在心理上也可以得到慰籍。刻好的碑,要用红布裹起来。立碑时,碑的方向,不宜立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碑立好后,先揭下碑上的红布,按传统习俗献上花圈、鲜花,供上饭菜、水果、点心,点上香,送上纸钱。家人都要在碑前磕头、烧纸、燃放鞭炮,以表敬意。其仪式:一为上香、祭供品,二为鸣炮祭奠,三为介绍生平,四为祭拜开始,按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外孙,侄儿、媳妇、侄女、女婿,朋友顺序,三叩首。仪式结束。
墓碑立好后,要注意保护。歪斜了要校正,落鸟粪要擦净,崩裂了要修补或更换。每次上坟祭扫,都要擦洗清理干净。
此外,立碑的费用,只能由子女出,因为立碑尽孝,别人谁也代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