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婚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825
颗粒名称: 裕固族婚俗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4
页码: 195-198
摘要: 在过去,裕固族婚俗分为正式婚和非正式婚。明媒正娶,名正言顺,谓之正式婚。勒系腰婚、帐房杆戴头婚、招赘女婿婚、童养媳婚、小女婿婚和养女婚均被视为非正式婚。
关键词: 婚姻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裕固族婚俗
  
  在过去,裕固族婚俗分为正式婚和非正式婚。明媒正娶,名正言顺,谓之正式婚。勒系腰婚、帐房杆戴头婚、招赘女婿婚、童养媳婚、小女婿婚和养女婚均被视为非正式婚。
  裕固族实行户族外婚制,严禁同姓同户族之间通婚。裕固族每个户族的名字,就是本户的姓。即使不是同一户族,不同辈分的人之间也是不能够通婚的,违者不但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而且还会受到被驱除出部落的惩罚。以前,男女之间的通婚还讲究门当户对。没有儿女的家庭比较普遍的是养女婚,为了有人继承家庭财产,也是为了将来年老后有所依靠,抱养小女孩,等女孩长大戴头后,只能招赘,不能出嫁。
  裕固族婚礼仪式繁多而隆重,别具特色,一般要进行三天,主要包括姑娘戴头面、惜别送亲、打尖迎亲、马踏帐房、射箭拜天地、冠戴新郎、献羊背、交新娘等12项程序28个礼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唱词,且各地唱词不完全相同,要邀请专门的婚礼唱词传承人来主持,婚俗也是集中展示裕固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之一。
  裕固族婚俗在繁多的仪式里有很多古老的规矩。仪式有:求婚、许亲、说亲、定婚、选人、戴头、送亲、打尖、踏房、让客、尧达曲格尔、阿斯哈斯、献羊前、道谢、交新娘、入新房、生新火、回门、串亲、出牧、站娘家。
  求婚时,媒人要带上一瓶系上红头绳的酒和哈达,到女方家说明来意,如果女方家收下哈达和酒,就意味着婚事有商量的余地;如果不接受礼品,说明婚事无望。在许亲时,女方要向男方索要120种彩礼。这也是一种古老的规矩,男方必须当场答应,女方便同意许亲。对这120种彩礼,男女双方都明白,是不容易办到的。因此在说亲仪式中,男方家就要多次上女方家说情,男方苦苦恳求女方宽容,每次都要求减少几种,一直减到男方力所能及的程度,双方则一言为定,再不能变。男方商定的彩礼送清后,便请来寺院的喇嘛•为新郎、新娘算卦以决定结婚的良辰吉日,还要算出戴头、送亲、拜天地、入新房、生火、回门、出牧的时辰。日期确定后,再不能改变。裕固族的婚礼是从出嫁姑娘的戴头仪式开始的,女方家要在头天下午太阳落山之前,请总东、副总东入座,向东家发候客指示,客人按辈份、族份、身份入座,总东首先以一曲开导唱揭开婚礼的序幕,而后在娘家举行戴头仪式,一直戴个通宵。婚礼自始至终贯穿着很多婚礼曲,有梳头歌、戴头面歌、哭嫁歌、惜别歌、送亲歌、迎亲歌。在给新娘穿嫁衣、戴头面时,新娘的舅舅要唱戴头面歌,舅舅不会唱可以请总东代唱。
  裕固族婚礼中不但穿插很多婚礼曲,还在“尧达曲格尔”、“阿斯哈斯”仪式中,用叙事诗一般的语言叙说裕固族婚礼形成的神话故事。叙说有固定的格式、固定的诵词,由一人主说、一人陪说,说得风趣、活泼、流畅。
  在婚礼献羊背的仪式上,穿插着一段酒宴诵词,充满着夸张、调侃、幽默、风趣,大大增强了婚宴的欢乐气氛。
  婚礼中的踏房仪式是送亲途中一项充满嬉戏性的仪式,在送亲队临近新郎家时,领队派双数骑马者前往婆家看准备情况。在新郎家东南二百米处扎有一顶帐篷,内藏四人,手拿红柳条子,见探视者来,便不停地用条子拍打帐篷发出“啪啪”的响声,以惊吓探视者的坐骑不能踏上帐篷。围观者大声疾呼,探视者两次失败后在众人的一片欢笑声中退回。第三次所有送亲者一起上,新郎家事先挑选的十几个精干利落的小伙子冲上前,先抓住总领队和主要亲戚的马,其余客人自动下马。从送亲到入新房,各种仪式要在婆家举行一天。
  裕固族婚礼蕴含着民族古老的习俗礼仪、宗教信仰、民间传说故事,穿插了好多婚礼歌、叙事诗。夸张的调侃、幽默的逗趣,不仅把婚礼渲染得隆重而热闹,又展示着裕固族文化的丰厚底蕴。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