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820
颗粒名称: 回娘家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3
页码: 184-186
摘要: 结婚三日,新郎新娘要回门看望二老,叫“归宁”。但是,当晚必须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为新婚新房不能空。新妇三天回门时要顺着迎亲的那条道走,所谓“三天不走两条路”。一般新婚满一个月之后,姻亲间便可自由往来。
关键词: 婚姻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回娘家
  
  结婚三日,新郎新娘要回门看望二老,叫“归宁”。但是,当晚必须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为新婚新房不能空。新妇三天回门时要顺着迎亲的那条道走,所谓“三天不走两条路”。一般新婚满一个月之后,姻亲间便可自由往来。回门时,新娘可住在娘家。住的天数颇有讲究。俗语云:“八对八,两头发”,“九对九,两头有”。初八日归宁,在娘家可住八天;初九日归宁的,住九天;最多的,住个对月。这样,对男、女两家都吉利。不过,也有忌住八天之回娘家7说,所谓:“住七不住八,住八穷娘家。”这一禁忌,一般在于嫁出去的闺女,不易在娘家多住。其中有感情的限制、道义的制约,也有经济的压力和生产的需求,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约定习俗。
  如果新郎和新娘一起回娘家,在娘家的住宿,也有不同的禁忌。有的新婚夫妇回娘家,忌同房,据说会使娘家家道衰落。这也是性行为不洁、会亵渎神明的观念。民间以为,男女之事,女方总是吃亏的,女家心里总有一点压抑的感觉;再说,娘家、婆家不归一个血统,怎么能在娘家室内,为婆家提供传宗接代的场所呢?假如真在娘家怀了孕,岂不将娘家的“人势”、“财势”带到婆家去了吗?娘家一定会因此而衰落的。所以,绝对禁忌小两口儿在娘家同房的。
  新妇回门后,身份已经变了,是婆家的人了,因而娘家禁忌出嫁的女儿刷锅,否则,娘家的财运会被她刷跑的。并且忌讳出门的姑娘摸、拿娘家的勺和火烛。说是“摸勺不死公公,死婆婆”、“拿火烛不死公公,死女婿”。还忌讳拿娘家的刀、剪,逮娘家的狗。说是“恐怕日后割断娘家的关系,咬断路”。总之是生尽百法,防止出嫁的姑娘再动用或者拿走娘家的东西,也是生怕发生口角、争执,影响男女两家的关系。因防范毕竟不是好办法,就用死公公、死女婿的咒语来吓唬她,以警戒之。同时,忌把婆家遇到的不顺心事一一说给娘家人听,又忌回到婆家,再把娘家的事不分轻重地倒给婆家人听。这样“学舌”的结果,常常引起误会,影响亲家关系,新妇也会落一个“饶舌婆”的名声。因而“会当媳妇两头瞒,不会当媳妇两头传”。这是新妇处理男女两家关系,很有实用价值的经验。
  此外,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阖家团圆,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恐媳妇回娘家举家不团圆。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顾到婚姻双方的团圆喜庆。所以,有“正月十六请闺女,二月二送,一辈子不生病”的俗语。还要忌新妇在冬至节回门,否则将克死其夫家家长。俗谚云:“娘屋住个冬,夫家去个公”。还说冬至在娘家过,则娘家家道将会衰落。六月六回娘家,据说是为了联络感情,娘家要请闺女、女婿回门团聚。但与收麦打场的季节相联系,俗云:“收了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看娘。要是闺女不看娘,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
  其中的原因,多半是“趋吉避凶、男尊女卑”的习俗在作祟。现在信奉男女平等,这些习俗,基本已经废除、绝迹,不再为人们所遵守。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