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节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799
颗粒名称: 回族节庆
分类号: K892.1
页数: 4
页码: 135-138
摘要: 回族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等。
关键词: 节日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回族节庆
  
  回族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等。
  
  开斋节 斋月在伊斯兰教历太阴历九月,在这个月里,人们在东方发白前吃好、喝好,直到太阳落山前水米不沾,待太阳落山后再进饮食。十月一日(教历)为开斋节。这天,男女老幼喜气洋洋,沐浴盛装,上寺礼拜,走亲戚看邻居,互相问候。家家户户置办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的传统食品。有不少男女青年喜欢在开斋节举办婚礼。开斋节后,饮食时间恢复正常,不再受日出日落的限制。
  
  古尔邦节 又叫“宰牲节”,在开斋节后第七十天举行。时间是伊斯兰教历太阴历十二月十日。因为教历每年十二月十日上旬为穆斯林朝觐麦加的大朝期,十二月十日为朝觐最后一天,要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传说伊斯兰教先知易卜拉欣梦见真主,要他亲手宰自己的爱子作祭品,以考验他对真主的忠诚。忠诚的易卜拉欣果然准备于次日遵命动手,此举感动了真主,便派天仙送来一只羊代替其子作祭品。安拉的先知穆罕默德为了纪念易卜拉欣,便规定将朝觐的最后一天作为“宰牲节”。节日这天穆斯林们衣冠整洁,喜气洋洋地上寺会礼(聚礼)。典礼活动别开生面,有条件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然后将肉分成三份:一份留给自己,一份馈赠待客,一份济贫施舍。典礼之后,开始访亲问友。
  
  圣纪节 在伊斯兰教历太阴历的三月十二日,这是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穆斯林们重视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先知,赞颂穆罕默德的美德,永远不忘他的教诲。这天要集会、诵经、赞圣、讲述圣人的事迹,还要聚餐,俗称办“圣纪”。相传穆罕默德也是在这天归真的,故穆斯林又称此日为“圣忌”。
  
  这三个节日既是回族的民族节日,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节日。除此之外,还有小的节日和纪念日,如法图麦节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希吉来历(伊斯兰教历)计算的。
  
  希吉来历,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单月30天,双月29天,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置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历多出1年。希吉来历分太阴历和太阳历两种,现在回族多用太阴历计算。
  
  法图麦节 回族的法图麦节在每年的斋月十四,即伊斯兰教历九月十四日。为纪念穆罕默德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由回族妇女亲自出动,收敛钱粮,选择一个住宅宽敞的回族家里(现在基本都在清真寺),架几个特大铁锅,熬几大锅杂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请阿旬念经祈祷并赞颂圣女的事迹,回族也叫“女圣纪”,之后,让全“坊”的男女老少一起来吃。这杂豆粥是用黄米、小米、大米、扁豆、豌豆、绿豆、大豆等十几种豆类加肉丁和葱、姜、盐等各种调料熬成的一种稀粥。
  吃这种杂豆粥是有来历的。传说很早以前,法图麦的丈夫阿里带兵打仗已三天三夜没东西吃了,兵荒马乱,为安抚人心,法图麦到河边拣了一衣襟各式各样的小花石头,拿回来淘洗了两遍就下到锅里煮,在人们正闹着要吃饭时,法图麦说米已下锅,正在这时锅里喷出豆味。法图麦打开锅一看,各样石头变成了小花豆,香味扑鼻。阿里高兴地说,今天弟兄们放开肚皮吃吧。士兵们每人吃四五碗,边吃边赞扬法图麦的功绩。
  为了纪念法图麦的这一传奇行动,表示对她的尊敬,至今回族当中仍保留着吃杂豆粥的习俗。回族把这一天叫法图麦节、姑太节或粮食节。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