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791
颗粒名称: 腊八
分类号: K892.1
页数: 3
页码: 129-131
摘要: 因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祭,因此十二月也叫腊月,初八为腊日,习惯上把“腊八”称之为“腊八节”。据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节也是佛教徒的节日。
关键词: 节日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腊八
  
  冬至过后,数九寒天的日子把人们带入了一年中的最后—个月。十二月里最重要的节日,就是腊八节。因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祭,因此十二月也叫腊月,初八为腊日,习惯上把“腊八”称之为“腊八节”。据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节也是佛教徒的节日。
  关于蜡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做金刚力士以逐疫”。古时候,每到十二月,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于祭祀,用之当时。但那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南北朝时期,才规定“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便成为腊月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唐宋时期,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到了清代,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和驱疫禳灾,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活动。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采购年货,年味也逐渐浓厚。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佛祖释迦牟尼修行,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因此,腊八节也是佛门弟子的节日。另一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三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肃州人过腊八节,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用冰块融化熬制腊八粥。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铁盆舀水结冰,等到次日脱盆冰敲成碎块。乡里比较讲究的人家,则在鸡叫头遍时,早早起来到封冻的河边背回冰块,放锅里融化了,开始熬制腊八粥。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的一年里都不会肚子疼。还有一说是,根据腊八这天冰块内气泡的多少,能够预测来年是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腊八前后,天气寒冷,喝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既营养丰富,又可以温暖身心。所以,能吃上一碗腊八粥,自然是有福气的人了。因为,走南闯北的,忙里忙外的,吃不到腊八粥,自然分享不到腊八粥的温暖、关爱和祝福,也就少了一份福气和长荣。民间就有“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福寿全”的说法。所以,人们都相信,腊八粥里确实有福气。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