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大校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600
颗粒名称: 民国时期的大校场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1
页码: 249
摘要: 据说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轰动酒泉的闻家圈起义失败后,其主要人物祁得隆、李福恒就是被当时肃州知州恩光和兵备副使陆廷栋围剿抓获的。他们在校场内集聚了3000多民众和3000多士兵,进行了所谓的宣判示威大会,当场砍杀了几个义军头目和义军士兵。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秋天,时任第七专员公署专员兼酒泉县长、保安司令的曹启文,在校场内召开万人大会,枪杀了西路红军的儿位战士,使这个地方变得更加凄惶恐怖。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大校场

内容

据说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轰动酒泉的闻家圈起义失败后,其主要人物祁得隆、李福恒就是被当时肃州知州恩光和兵备副使陆廷栋围剿抓获的。他们在校场内集聚了3000多民众和3000多士兵,进行了所谓的宣判示威大会,当场砍杀了几个义军头目和义军士兵。
  自此以后,校场里很少有人走动:因为这里杀过人,人们感到恐惧。再加上这里是兵马训练的场所,地面被践踏的到处都是浮土,一有些风,就会尘土飞扬。校场四周长满了杂草,成群的乌鸦在这里栖息,一些野狗经常在这里出没,显得十分荒凉。
  到了民国二十六年( 1937年)秋天,时任第七专员公署专员兼酒泉县长、保安司令的曹启文,在校场内召开万人大会,枪杀了西路红军的儿位战士,使这个地方变得更加凄惶恐怖。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包括:刘继卣绘画经典《酒泉》组画 、史事漫忆、人物春秋、行业纵横、非遗集萃、区域仿古、史地考述、民俗拾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