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1958年后的行署大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576
颗粒名称:
1958年后的行署大院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234-236
摘要:
1958年,以行署办公大楼为主体的建筑工程全面开工。经过七个多月的紧张施工,10月中旬,酒泉城里第一座标志性的办公大楼基本竣工。专家楼于1958年9月动工修建,由酒泉地区建筑安装公司承建,次年6月上旬全面完工。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行署大院
内容
1958年1月,原酒泉地区领导刘文山、杨志范、曹布诚等召开会议,筹划酒泉市政府(地级)办公楼修建事宜。会议决定拆除原县大仓的一号小仓廒,并在原址上修建一座办公大楼;同时也确定了酒泉县政府在仓房小路子以南的地段内,改造和修建办公场所;在县政府的东北角和行署大院西南侧进行前期的拆除、规划和设计,修建一所较有档次的招待所。
1958年,以行署办公大楼为主体的建筑工程全面开工。经过七个多月的紧张施工,10月中旬,酒泉城里第一座标志性的办公大楼基本竣工。大楼高高矗立在大院北面正中十三级台阶的高台上,东西走向,长45米,上下三层由木制楼梯相通,整体为砖混木结构。楼内的地平用杏黄色木板铺成,门窗全为木制,门为赭红色,窗子为蓝色。由于这座大楼是酒泉的第一座高层建筑,受当时各方面条件的局限,大楼内没有供暖设备,靠铁皮炉子取暖。整个楼房的装饰也比较简陋,办公室和会议室都显得有些局促。
大楼东面为一排南北走向的平房,是行署财政局、民政局、兵役局、教育局等单位的办公场所。大楼西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通道,直通大楼北面的住宅区。整个大院经过平整后,铺上了红砖。大院院门的两旁,东面是收发室,西面是值班室。院内虽然房屋不多,但布局井然有序,栽有常青树和槐树,又有花坛和一些碑牌装饰,显得宽敞明亮,呈现着生机昂然的景象。
走出行署大院,向东是原来的皇粮小路子,向南是仓门巷子,向西是仓房小路子,形成丁字形的街巷。皇粮小路子和仓门巷子经过拓宽,去弯取直,笔直的马路铺上了柏油,结束了七坑八凹、尘土飞扬的历史。
1961年11月底,甘肃省委决定恢复酒泉地区行政公署建制,同时恢复酒泉市(县级)人民政府和金塔县人民政府。12月底,仓门街行署大院的门口挂起了中共酒泉地委和酒泉行政公署的牌子。
1957年,苏联专家到酒泉帮助勘察设计卫星基地,同时在酒泉境内进行地质勘探,寻找铀矿石,勘探金属矿产的储量和石油的储量。为了给苏联专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省委决定要在酒泉为他们修建一座较有档次的专家楼。省财政厅拨出专款,省政府指令由甘肃省建筑设计院勘察设计,拿出建筑图纸,指派专人监理修建。
专家楼于1958年9月动工修建,由酒泉地区建筑安装公司承建,次年6月上旬全面完工。楼体为东西走向,高三层,长45米。一楼有一个较大的餐厅和炊事操作间、洗漱间,还有供专家进餐的六个小包间;二楼有会议室、会客厅、专家办公室、客房、卫生间等;三楼全是客房,有单人间、双人间、卫生间等。宾馆院内西面建有停车库,南面有商品小卖部,院内建有两座花坛。大门造型为几何型,高大雄伟,门房设有门卫,24小时有人值班。大门向东直通北大街。
这座专家楼是省政府督建的工程,工程质量比较好,楼内设施齐全,装修独具特色,是当时甘肃河西地区比较出名的宾馆,前来酒泉视察工作的各级领导大都入住在这里。1959年10月至1960年3月,有8位苏联专家在专家楼住了半年时间,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了。接着,国内的一些核物理专家和空间技术专家时常入驻在专家楼三楼,在这里开展一些科研工作。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包括:刘继卣绘画经典《酒泉》组画 、史事漫忆、人物春秋、行业纵横、非遗集萃、区域仿古、史地考述、民俗拾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