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杂技“二鬼打架”表演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566
颗粒名称: 民间杂技“二鬼打架”表演特点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212-214
摘要: 二鬼原是一对傀儡,他们被固定在一块约90公分长、30公分宽、4公分厚的木板上。实际上它们只有头颈和上半身,下半身是由表演者的上下肢来充当的。他们的体内装有弹簧,脖颈可以十分灵活地晃来晃去。这对傀儡分别穿红绿(或黑)两色袍服,他们伸出胳膊相互搂抱着对方的腰部,怒目圆睁,毗牙咧嘴,一幅凶神恶煞的模样。沉重的木板就是他们“论剑”的华山,比武的擂台。二鬼站在木板上,木板又五花大绑地牢牢固定在表演者的背上。表演者的双臂和双腿都套上大红大绿的裤子,两手穿一双鞋尖朝向自已的皮鞋,弓下身来双臂着地,与自己的双腿相向。要让双臂看起来与双腿无异,必须把皮鞋内填实,还要装好手柄以便牢牢“穿”在手上。二鬼同“穿” 一袭宽大的长袍,长袍垂下来刚好到脚踝处,又将表演者全部遮盖严实。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民间杂技“二鬼打架”

内容

二鬼原是一对傀儡,他们被固定在一块约90公分长、30公分宽、4公分厚的木板上。实际上它们只有头颈和上半身,下半身是由表演者的上下肢来充当的。他们的体内装有弹簧,脖颈可以十分灵活地晃来晃去。这对傀儡分别穿红绿(或黑)两色袍服,他们伸出胳膊相互搂抱着对方的腰部,怒目圆睁,毗牙咧嘴,一幅凶神恶煞的模样。沉重的木板就是他们“论剑”的华山,比武的擂台。
  二鬼站在木板上,木板又五花大绑地牢牢固定在表演者的背上。表演者的双臂和双腿都套上大红大绿的裤子,两手穿一双鞋尖朝向自已的皮鞋,弓下身来双臂着地,与自己的双腿相向。要让双臂看起来与双腿无异,必须把皮鞋内填实,还要装好手柄以便牢牢“穿”在手上。二鬼同“穿” 一袭宽大的长袍,长袍垂下来刚好到脚踝处,又将表演者全部遮盖严实。
  鼓声响起来,起先是慢四拍,二鬼的双脚随之动起来,你来我往,前后插花,仿佛现代人在跳交谊舞,头颅也频频摇晃起来。鼓声渐快,二鬼的双脚左右交替,前来后退,步子越来越快,继而演变为勾脚、扫腿,企图相互绊倒。两人终于左倒地,仍不放手,继续推操、滚动、扭撕、挣扎、双脚相互踢绊。鼓声又快,二鬼复又起,扫蹚腿、勾连脚、踏脚跟,左揽右缠,同时向右倒地,虽精疲力竭而愈战愈勇,两双脚又蹬又踢,尘土飞扬。鼓声再紧,二鬼翻滚,猛然跃上高桌撕打,纵然挡架者(大头和尚扮演)不厌其烦累及受苦亦不能将其分开。二鬼再从高桌上失脚跌下并继续撕扯,挡架者也被绊翻在地而悻悻然。鼓声渐渐慢了、疏了,二鬼终于气喘如牛瘫软在地,那两双脚虽然已经有气无力,但还在不服气地相互踢绊着,踩蹬着……观者正在错愕张口之际,只见长袍撩起,一人背驮二鬼汗流满面,双手提鞋,躬身向众人行抱“鞋”礼。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包括:刘继卣绘画经典《酒泉》组画 、史事漫忆、人物春秋、行业纵横、非遗集萃、区域仿古、史地考述、民俗拾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