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水渠道远、渗漏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485
颗粒名称: 1.输水渠道远、渗漏大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1
页码: 147
摘要: 那时的嘉峪关至新城间是一片人迹罕至的黑石滩,水一直转到新城蒲草沟与果园西沟村交汇处,顺势进入一条宽约50米、深2.5米的沟槽,这就是后来的双坝峡。河水顺着这条自然形成的沟槽和人工修筑的分水闸分流后,穿过边湾滩进入东西坝圪塄各自的人工渠道流入耕地,等到水淌进地口时只剩下很小的一点。因此,当地民谣说“三十里的河湾,四十里的涮弯,等水淌到地头,黄羊兔子咂干”,这话虽说有点夸张,但确实是上边水大能冲倒人,下边水小能急死人,原因就是绝大部分水沿途渗漏到石滩上了。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水利

内容

1.输水渠道远、渗漏大
  徐公渠虽然给坝圪塄人缓解了燃眉之急,但取水用水总是喜忧参半。因为坝圪塄到安远沟至少有70华里的路程,当时的坝圪塄满打满算也只有180多个劳力,除过生病的和被抓去当兵的,剩下不到100人,这些人既要耕种自家的田地,还要负担沉重的劳役,根本无力在戈壁石滩上挖成一条七八十里长的水渠。所以,这条“徐公渠”只是在分水坪以下开挖了一段宽约2尺,深3尺至4尺不等,长不到2华里的沟槽,再往下就让河水顺着雨水淌过的低洼地形曲里拐弯乱转。那时的嘉峪关至新城间是一片人迹罕至的黑石滩,水一直转到新城蒲草沟与果园西沟村交汇处,顺势进入一条宽约50米、深2.5米的沟槽,这就是后来的双坝峡。河水顺着这条自然形成的沟槽和人工修筑的分水闸分流后,穿过边湾滩进入东西坝圪塄各自的人工渠道流入耕地,等到水淌进地口时只剩下很小的一点。因此,当地民谣说“三十里的河湾,四十里的涮弯,等水淌到地头,黄羊兔子咂干”,这话虽说有点夸张,但确实是上边水大能冲倒人,下边水小能急死人,原因就是绝大部分水沿途渗漏到石滩上了。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包括:刘继卣绘画经典《酒泉》组画 、史事漫忆、人物春秋、行业纵横、非遗集萃、区域仿古、史地考述、民俗拾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