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下游人浇水的辛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484
颗粒名称:
二、下游人浇水的辛酸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147-149
摘要:
介绍了坝圪塄人面临的缺水困境:1.输水渠道远、渗漏大;2.差役多、负担重;3.待遇不公、低人三等。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水利
内容
二、下游人浇水的辛酸1.输水渠道远、渗漏大徐公渠虽然给坝圪塄人缓解了燃眉之急,但取水用水总是喜忧参半。因为坝圪塄到安远沟至少有70华里的路程,当时的坝圪塄满打满算也只有180多个劳力,除过生病的和被抓去当兵的,剩下不到100人,这些人既要耕种自家的田地,还要负担沉重的劳役,根本无力在戈壁石滩上挖成一条七八十里长的水渠。所以,这条“徐公渠”只是在分水坪以下开挖了一段宽约2尺,深3尺至4尺不等,长不到2华里的沟槽,再往下就让河水顺着雨水淌过的低洼地形曲里拐弯乱转。那时的嘉峪关至新城间是一片人迹罕至的黑石滩,水一直转到新城蒲草沟与果园西沟村交汇处,顺势进入一条宽约50米、深2.5米的沟槽,这就是后来的双坝峡。河水顺着这条自然形成的沟槽和人工修筑的分水闸分流后,穿过边湾滩进入东西坝圪塄各自的人工渠道流入耕地,等到水淌进地口时只剩下很小的一点。因此,当地民谣说“三十里的河湾,四十里的涮弯,等水淌到地头,黄羊兔子咂干”,这话虽说有点夸张,但确实是上边水大能冲倒人,下边水小能急死人,原因就是绝大部分水沿途渗漏到石滩上了。
2.差役多、负担重有了徐公渠,坝圪塄人浇水的水源算是有了一定保障,但《新城坝徐公渠开垦水程碑记》明文规定,下游每年必须出春水人夫36名,时间半月;夏坝人夫36名,时间半月。两项合起来每年1080个人工,此外还有看坝人夫、淌沟人夫若干名,每年交芨芨草5000斤,祀神或演戏助布施钱20吊。春水人夫出工的时间定在每年春风前后,夏水人夫出工时间在小暑之前。春水人夫的主要任务是到总干渠或渠首清淤、抱石头。在总渠干活的时间实际上不到一半,其余的时间是给安源沟的大地主闫加有家里干农活,主要是种田、拉土、犁地、推粪等等,不到半个月不准回家。夏水人夫的任务是到分水坪以上清淤,其余的时间给闫加有推粪、打荽子、割麦子、打场。这样一来,坝圪塄人家里的春种夏收就要受到影响。以西坝圪塄为例:水程碑中规定,地列182份,每年春季,水利批水之后,三沟九昼夜自下而上轮流浇灌,不得紊乱。上家沟口自闭,有不闭或闭之不坚、造成偷漏走失水源者,罚钱若干。说明当时实有耕地5460亩,共分为182份,每30亩为一份,每份地一年出一个人夫,计15天,折合小麦3斗,共计546斗。其中春水夏坝72个人夫,顶小麦216斗,下余330斗为水利和长夫的工资。耕地不足30亩的农户,几户合在一起凑成一份。浇水时点香计时,每昼夜12柱香,每份地1柱香,地少的人每3亩地才1寸香,连一块地都浇不过香就完了。为此,地浇不完的人只好向别人借香,有的干脆把这轮的香借给别人,等下一轮水来时再用积累的时间浇地。地多的人一户就是一两柱香,每轮水都基本可以浇完,难怪有这样的顺口溜:“穷汉夹富汉,份子一样摊,褡裢绞脖子,磨破驴蹄子;上坝磨秃了锹头子,浇水才见个水头子”。
3.待遇不公、低人三等人常说:“骆驼脖子长,吃不了隔山的草”。可安远沟的大恶霸竟然每年让坝圪塄的民夫在农忙季节按时按班地给他白干活。每次民夫上来不管天阴天晴,都只能住在闫加有的磨道里。成天给他家干活,有时还不管饭,让民夫吃自己赊来的口粮。这叫低人一等。
新城的坪口设在迎水,宽1丈4尺,但总渠上坝每次出人夫不到10人,我方的坪口设在背水,只有3尺6寸,每次出人都是36人,半月时间。新城坝每次分的工段特别少,也不给闫加有干活。我方除了给闫加有白干活之外,大部分艰苦的工程都是坝圪塄人完成。这叫低人二等。
北龙王庙敬神演戏,每年都是坝圪塄献的羊最大,钱也不少出,可是坝圪塄的水利、长夫、民夫叩头时被勒令跪在最后的一个斜角里,连别人屁股后正中的地方都不许跪。别人住在龙王庙的庙院里,坝圪塄大小人等住在庙院外自己修的茅草房内,吃的时候是自做自吃。这叫低人三等。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包括:刘继卣绘画经典《酒泉》组画 、史事漫忆、人物春秋、行业纵横、非遗集萃、区域仿古、史地考述、民俗拾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