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源缺乏的坝圪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483
颗粒名称: 一、水源缺乏的坝圪塄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145-146
摘要: 坝圪塄,顾名思义,乃以圪塄为坝也。原怀茂乡西坝、东坝、南坝三地的灌溉水流皆顺着诸多圪塄南侧流向东北,故将受益区域统称为坝圪塄。最初的坝圪塄人口少,面积小,用水量也小。间的推移,到这里落户的人越来越多,人口、牲畜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增大,原有的水源已无法满足灌溉之用。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水利

内容

一、水源缺乏的坝圪塄坝圪塄,顾名思义,乃以圪塄为坝也。原怀茂乡西坝、东坝、南坝三地的灌溉水流皆顺着诸多圪塄南侧流向东北,故将受益区域统称为坝圪塄。
  最初的坝圪塄人口少,面积小,用水量也小。从新城段长城以北各股泉水汇聚成的上泉水足有0.4立方米/秒,再加上下泉水约0.1立方米/秒,完全可以满足灌溉之需。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这里落户的人越来越多,人口、牲畜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增大,原有的水源已无法满足灌溉之用。为了争水,叔侄成仇家,兄弟若路人,上下游互不相让,左右岸你争我夺,每年都发生持械斗殴事件。当时的坝圪塄属于金塔县,但金塔县连附近的旱情都解决不了,哪里还顾得上边远之地——坝圪塄!为此,这里的乡贤文人和有头面的绅士自发聚集起来,五次三番到肃州衙门上访请愿,请求从新城乡所属渠坝内分得山水点滴,以解长城以北民众禾苗久旱之急。直到明成化年间,肃州来了一位能体察民间疾苦的都御使徐廷璋,在乡贤绅士们的再三恳求下,准许在新城坝内为坝圪塄民众分水一脉,分水坪设在安远沟祁家地尾巴一带。新城坝坪口宽1丈4尺,西区乡坝坪口宽3尺6寸。坝圪塄民众为感谢这位姓徐的官老爷,将该渠定名为“新城坝徐公渠”。从徐公渠分出来的水流过新城和果园两乡交界的城路口以后,又在下面兴建了一座分水坪,分水坪后边修筑的一段土坝也叫圪塄,圪塄东边渠水浇过今东坝村的地方叫东坝圪塄,圪塄西边渠水浇过今西坝村、南坝村的地段就叫西坝圪塄。自从城路口有了长流水,又从下边分成了两条坝,新城果园的群众便把城路口改称为“双坝峡”,至今再未更名。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包括:刘继卣绘画经典《酒泉》组画 、史事漫忆、人物春秋、行业纵横、非遗集萃、区域仿古、史地考述、民俗拾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