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坝圪塄水利发展简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482
颗粒名称:
坝圪塄水利发展简述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8
页码:
145-152
摘要:
介绍原怀茂乡北片坝圪塄人民兴修水利的艰难历程。内容包括:一、水源缺乏的坝圪塄;二、下游人浇水的辛酸;三、解放后的水利工程建设。 ;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水利
内容
坝圪塄水利发展简述
田发明 撰稿 运焕亨整理本人在基层乡村供职多年,亲身经历了原怀茂乡北片坝圪塄人民兴修水利的艰难历程。作为一名退居二线的老干部、老党员,我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将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以励后人。
一、水源缺乏的坝圪塄坝圪塄,顾名思义,乃以圪塄为坝也。原怀茂乡西坝、东坝、南坝三地的灌溉水流皆顺着诸多圪塄南侧流向东北,故将受益区域统称为坝圪塄。
最初的坝圪塄人口少,面积小,用水量也小。从新城段长城以北各股泉水汇聚成的上泉水足有0.4立方米/秒,再加上下泉水约0.1立方米/秒,完全可以满足灌溉之需。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这里落户的人越来越多,人口、牲畜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增大,原有的水源已无法满足灌溉之用。为了争水,叔侄成仇家,兄弟若路人,上下游互不相让,左右岸你争我夺,每年都发生持械斗殴事件。当时的坝圪塄属于金塔县,但金塔县连附近的旱情都解决不了,哪里还顾得上边远之地——坝圪塄!为此,这里的乡贤文人和有头面的绅士自发聚集起来,五次三番到肃州衙门上访请愿,请求从新城乡所属渠坝内分得山水点滴,以解长城以北民众禾苗久旱之急。直到明成化年间,肃州来了一位能体察民间疾苦的都御使徐廷璋,在乡贤绅士们的再三恳求下,准许在新城坝内为坝圪塄民众分水一脉,分水坪设在安远沟祁家地尾巴一带。新城坝坪口宽1丈4尺,西区乡坝坪口宽3尺6寸。坝圪塄民众为感谢这位姓徐的官老爷,将该渠定名为“新城坝徐公渠”。从徐公渠分出来的水流过新城和果园两乡交界的城路口以后,又在下面兴建了一座分水坪,分水坪后边修筑的一段土坝也叫圪塄,圪塄东边渠水浇过今东坝村的地方叫东坝圪塄,圪塄西边渠水浇过今西坝村、南坝村的地段就叫西坝圪塄。自从城路口有了长流水,又从下边分成了两条坝,新城果园的群众便把城路口改称为“双坝峡”,至今再未更名。二、下游人浇水的辛酸1.输水渠道远、渗漏大徐公渠虽然给坝圪塄人缓解了燃眉之急,但取水用水总是喜忧参半。因为坝圪塄到安远沟至少有70华里的路程,当时的坝圪塄满打满算也只有180多个劳力,除过生病的和被抓去当兵的,剩下不到100人,这些人既要耕种自家的田地,还要负担沉重的劳役,根本无力在戈壁石滩上挖成一条七八十里长的水渠。所以,这条“徐公渠”只是在分水坪以下开挖了一段宽约2尺,深3尺至4尺不等,长不到2华里的沟槽,再往下就让河水顺着雨水淌过的低洼地形曲里拐弯乱转。那时的嘉峪关至新城间是一片人迹罕至的黑石滩,水一直转到新城蒲草沟与果园西沟村交汇处,顺势进入一条宽约50米、深2.5米的沟槽,这就是后来的双坝峡。河水顺着这条自然形成的沟槽和人工修筑的分水闸分流后,穿过边湾滩进入东西坝圪塄各自的人工渠道流入耕地,等到水淌进地口时只剩下很小的一点。因此,当地民谣说“三十里的河湾,四十里的涮弯,等水淌到地头,黄羊兔子咂干”,这话虽说有点夸张,但确实是上边水大能冲倒人,下边水小能急死人,原因就是绝大部分水沿途渗漏到石滩上了。
2.差役多、负担重有了徐公渠,坝圪塄人浇水的水源算是有了一定保障,但《新城坝徐公渠开垦水程碑记》明文规定,下游每年必须出春水人夫36名,时间半月;夏坝人夫36名,时间半月。两项合起来每年1080个人工,此外还有看坝人夫、淌沟人夫若干名,每年交芨芨草5000斤,祀神或演戏助布施钱20吊。春水人夫出工的时间定在每年春风前后,夏水人夫出工时间在小暑之前。春水人夫的主要任务是到总干渠或渠首清淤、抱石头。在总渠干活的时间实际上不到一半,其余的时间是给安源沟的大地主闫加有家里干农活,主要是种田、拉土、犁地、推粪等等,不到半个月不准回家。夏水人夫的任务是到分水坪以上清淤,其余的时间给闫加有推粪、打荽子、割麦子、打场。这样一来,坝圪塄人家里的春种夏收就要受到影响。以西坝圪塄为例:水程碑中规定,地列182份,每年春季,水利批水之后,三沟九昼夜自下而上轮流浇灌,不得紊乱。上家沟口自闭,有不闭或闭之不坚、造成偷漏走失水源者,罚钱若干。说明当时实有耕地5460亩,共分为182份,每30亩为一份,每份地一年出一个人夫,计15天,折合小麦3斗,共计546斗。其中春水夏坝72个人夫,顶小麦216斗,下余330斗为水利和长夫的工资。耕地不足30亩的农户,几户合在一起凑成一份。浇水时点香计时,每昼夜12柱香,每份地1柱香,地少的人每3亩地才1寸香,连一块地都浇不过香就完了。为此,地浇不完的人只好向别人借香,有的干脆把这轮的香借给别人,等下一轮水来时再用积累的时间浇地。地多的人一户就是一两柱香,每轮水都基本可以浇完,难怪有这样的顺口溜:“穷汉夹富汉,份子一样摊,褡裢绞脖子,磨破驴蹄子;上坝磨秃了锹头子,浇水才见个水头子”。
3.待遇不公、低人三等人常说:“骆驼脖子长,吃不了隔山的草”。可安远沟的大恶霸竟然每年让坝圪塄的民夫在农忙季节按时按班地给他白干活。每次民夫上来不管天阴天晴,都只能住在闫加有的磨道里。成天给他家干活,有时还不管饭,让民夫吃自己赊来的口粮。这叫低人一等。
新城的坪口设在迎水,宽1丈4尺,但总渠上坝每次出人夫不到10人,我方的坪口设在背水,只有3尺6寸,每次出人都是36人,半月时间。新城坝每次分的工段特别少,也不给闫加有干活。我方除了给闫加有白干活之外,大部分艰苦的工程都是坝圪塄人完成。这叫低人二等。
北龙王庙敬神演戏,每年都是坝圪塄献的羊最大,钱也不少出,可是坝圪塄的水利、长夫、民夫叩头时被勒令跪在最后的一个斜角里,连别人屁股后正中的地方都不许跪。别人住在龙王庙的庙院里,坝圪塄大小人等住在庙院外自己修的茅草房内,吃的时候是自做自吃。这叫低人三等。
三、解放后的水利匚程建设1956年,西坝乡所属的四个高级社动工新建锅盖梁水库,1964年发挥效益后逐年加固扩建,到1991年建成,历时36年,经三代人艰苦奋斗,库容从60万立方米提高到183万立方米,加上汛期复蓄,年出库水量达400万立方米,成为酒泉县第二大水库。
1967年及其后,为了开通支渠,修建斗渠,连通农毛渠,坝圪塄人连续奋战了5年多时间。为了全力配合大会战,男性青壮劳力全部参加了大队组建的专业队,每人每天开挖土方量都在12立方米左右,各大队每年完成渠道总长度23公里以上。
南坝渠上段地处风沙口,每遇大风,大量沙土被风吹入渠内,造成淤塞,南坝村的群众为此吃尽了苦头。1970年12月,我从挖防空洞的工程中得到启示,组织大家讨论,确定了从西坝屯庄挖隧道直通南坝,以此防御风沙的计划。经南坝村男女老少两个月苦干,一条高1.8米、宽1.4米、全长842米的隧道全线贯通。上下两头长500多米、深3.8米的明渠也相继开工。当时,酒泉地区领导大加赞赏,并把从金塔拉练路过西坝村的城市基干民兵连留下支援南坝的水利建设,把该渠定名为“军民渠”。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年5月,“军民渠”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以后开展的大规模平田整地工程,使过去的弯弯沟、深路槽、台台地、宽地埂变成了地平如镜、埂直如线、面积大体相等、渠路林田配套的方格条田。改土治碱、挖沟排碱等措施,使以往“冬天白茫茫,春天水汪汪,夏天苗发黄,秋天几斗粮”的三类田变成了一类田和二类田。水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逐年增长。
以南坝大队为例,1964年还吃国家回销粮,1966年开始卖余粮,1974年以后每年出售粮食100多万斤。本人1962—1975年任大队干部时的笔记本可以说明粮食产量的增长情况:南坝大队7个生产队,1962年粮食单产为84斤,总产为17.4万斤;1966年粮食单产为337斤,总产为69.1万斤;197。年粮食单产为412斤,总产为85.2万斤;1974年粮食单产为740斤,总产为154.4万斤。12年时间粮食单产增长了8.64倍。
农村水利设施改善后,耕地面积逐年增加,导致用水普遍紧张。从北干渠水管所到双坝峡的干渠总长15公里,中途有分水闸11处,因渠线长,用水单位多,水管人员少,每当怀茂用水期间,上游偷水事件时有发生,下游人防不胜防。经常是四个村的水才供了两个村,北干渠的水方已经用完。对此,坝圪塄人民曾多次要求另起炉灶。
1986年底,各村全长32.8公里的5条支渠和下段2.8公里的干渠衬砌工程全面完工后,经选点对比,政府决定从讨北引水,经果园余家坝西边的石滩到双坝峡,新建一条全长5.8公里的干渠。1987年4月,工程正式动工,各村出动车辆200余台,劳力1160名,采集拉运大石料510立方米,碎石567立方米,青沙146立方米,开挖土方2340立方米,砌石加高渠两岸1100米。10月下旬,各村再次调集劳力110。余人,在石滩上吃住一星期,完成了全工段的土方开挖任务,总土方量达65920立方米。1()月底预制场五种规格计88876块套砼预制件全部备齐。
1988年春,工程指挥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民工清岸台,刷边坡,拉运截水砖,埋设截水墙,筛运底砖垫料,开始全面衬砌。由于工程量大,各村以队统一放线,以户分段施工。劳力少的农户请亲朋帮忙。四个村原本不足1900个劳力,但工地上一下子达到2400多人,各类车辆500多台。在长达6公里的运输线上,架子车、小皮车、大皮车争先恐后,牛拉车、驴拉车、马拉车扬鞭奋蹄,手扶子、四轮车、大型车马达轰鸣,黑烟和黄土在半空中飞扬。渠道内标红放线,打桩的专心致志,衬砖投料的汗流浃背。经过苦战,一条笔宜的、一眼望不到头的新干渠终于砌成,东边还附带新建了简易公路,宜通水管所。干渠的过水能力达到4立方米/秒。5月5日,怀茂人第一次浇上了新干渠的水。渠水流进了每块田地,也流进了下游坝圪塄人干渴已久的心田。1988年7月,怀茂和果园分水的闸楼房建成,沿渠防洪设施全面完工。
坝圪塄人经过20多年的大干苦干,终于实现了井、库、河水三保险,从而实现了旱涝保收的愿望。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包括:刘继卣绘画经典《酒泉》组画 、史事漫忆、人物春秋、行业纵横、非遗集萃、区域仿古、史地考述、民俗拾零等。
阅读